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民俗

农谚民谣 二月二

□ 刘昌宇

2025年03月01日 10:33:13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白居易《二月二》诗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又称“龙头节” “春耕节”“春龙节”“挑菜节”等,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有剃龙头、吃龙食、敬文昌神、祭祀、炸油糕、爆玉米花、妇女不缝纫等习俗,也广泛流传着许多风趣动听的农谚民谣,寄托了人们祈龙赐福、渴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主管云雨。经过冬眠的龙会在二月初二醒过来抬头看人间,然后决定是否下雨。此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正是一年备耕农事活动的时节。相传三皇之首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后来的黄帝、唐尧、夏禹等纷纷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这一做法还被发扬光大;每逢二月初二,都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从此,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

“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鸿运好当头”。二月二是蛰龙升天的日子,谁不想做“龙头”呢?为讨个好彩头,人们都选择这一日子“理发去旧”,意寓剃龙头。于是,这天无论是乡间集市,还是城里的理发店,都挤满了剪发的人,进进出出得络绎不绝。他们认为这一天龙抬头,修剪头发能带来吉祥好运,大人会福星高照,小孩会成龙成凤。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锅里嘣豆豆,惊醒龙王早升腾,行云降雨保丰收。”农历二月已进入春季,人们要春耕播种,土壤干枯急需甘霖滋润。俗谚有“龙不抬头,天不雨”之说,因此,人民为了企盼传说中的龙能升天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就到二月初二这天,家家户户炒豆豆,爆玉米花,“噼里啪啦”声声惊醒了龙王。于是,金豆开花,龙王升天,抖动龙身,贵如油的春雨普降大地,润泽四方,五谷丰登。

“二月二,接宝贝儿,接不来,掉眼泪儿。”二月二是以前出嫁姑娘回娘家的日子。旧俗里不允许媳妇正月回娘家,故民间习惯二月二接女儿回门,淋漓地表达了父母急切盼望见到女儿的心情。至今在有些地区,每逢农历二月初二这天,已出嫁的女儿仍带丈夫、孩子回娘家团聚。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二月二,围仓龙,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的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早上,一家之主天不亮就起床,到厨房里掏一簸箕烧锅草木灰,打开大门,用手抓着草灰从大门前开始一路撒来,沿院墙,一直延伸到屋里。有的边撒边念叨“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寓意一年里风调雨顺、粮食满仓。

时下,二月二作为古代民俗节日,虽然已经淡出了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但它千百年来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让这普通的一天变得吉祥喜庆,美好而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