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次利用,让退役电池“再就业”
——看山西迪诺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如何使动力电池“变废为宝”
□ 本报记者 阮兴时
一块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退役”后,还有多少利用价值?当电池容量剩余50%—80%,无法支撑汽车续航时,如何进行回收再利用?位于吕梁市经开区新材料园区的山西迪诺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内,将退役电池“变废为宝”,通过拆解、提取、重组等手段循环再造新电池,让这些电池在三轮车、农业机械、路灯等能量密度没那么高的应用场景再次发光发热。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当下,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成为关键议题。随着街头新能源汽车的日益普及,电池“退役”问题逐渐浮出水面,也为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市抓住这一机遇,在吕梁经开区与全省同步举行开发区2023年第四次“三个一批”活动中,山西迪诺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吕梁。该公司专注于对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的创造,提供完善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解决方案,以“退役回收”推动“循环再生”实现“绿色发展”,通过电池回收、梯次利用、打粉处理、提纯再生等业务流程,完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解决方案,辐射和服务到京津冀等省市。
走进山西迪诺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厂区内,便看到一批退役的动力电池整齐排列。技术员拿着检测设备对电池包进行初步检测,对不同容量的电池包,工人们熟练地贴上编号,随后整齐地装箱,运往立库操作区储存起来。
山西迪诺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谷南昌介绍说:“所谓梯次利用,就是一个使用过的产品达到原生设计寿命后,通过其他方法让它的功能全部或部分恢复,从而能继续使用。大家可别以为动力电池退役了就没用了,剩余容量在80% 及以下的仍有利用价值。要是处理不当,不仅会污染环境,还可能带来安全隐患,但要是直接报废,又太浪费资源了。”
据了解,2016年,太原市成为全国首个出租车纯电动化的城市,2024年,太原市首批纯电出租车动力电池到期退役,共约8000块电池。
如何接力绿色发展之路,确保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清洁环保,安全、稳妥处置退役电池,经济、高效做好后续梯次利用工作?正是看好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这条新赛道,山西迪诺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山西物产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共同合作,通过资源整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成功争取到这批出租车报废电池处置资格,获得太原市出租车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约1.6亿元大单。
该项目不仅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举措,也为吕梁经济技术开发区、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的经济发展、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就业创造带来了新的机遇,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电池拆解生产线上,工人们正专注地忙碌着。他们手持螺丝刀,熟练地取下螺丝,打开电池外壳,拆掉线束和电路板,接着再次拧螺丝,小心翼翼地取出电芯,动作一气呵成。“我们现在的生产线产能还没开满,要是全部运转起来,一年能处理退役动力电池3万吨。” 谷南昌说道,“为了在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吕梁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还建成了集成仓储、检测、拆解、重组等功能的梯次利用基地,项目二期、三期也在有序推进中。”
使用过的电池存在非线性衰竭和一定的安全性隐患,如何判断一块退役动力电池能否再利用?剩余容量多少?适用于什么产品?
谷南昌的答案是:检测分级。
谷南昌介绍,一方面,从电池材料、工艺、特性等多方面精准分析电池现状;另一方面,依托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监测所采集的数据,分析研判电池整体性能,然后根据电芯的剩余容量进行分类。
走进组装车间,记者看到工人将一个个电芯进行串并联,加装芯片级主动均衡模块,然后装配成电池模组。
据介绍,类似于木桶原理,一块电池模组里的电池存在不一致性,有的电池容量为80%,有的则为70%,而整块电池模组容量是取决于容量最小的单体电池。充电时,模组中容量小的单体电池先充满,放电时则先放空,制约着电池系统中其他电池的充放电能力。因此,模组中单体电池容量的均衡性,是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关键。
“退役电池的剩余容量越高,应用场景就越广泛。”谷南昌说。迪诺斯公司采取定制生产模式,根据客户的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芯重组为梯次产品,如小型功能器具、低速二轮车、观光车、太阳能灯、储能系统、通信基站等。
“目前,公司已构建了动力电池检测、拆解到组装的成熟技术体系,还在不断迭代更新。”谷南昌表示,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迪诺斯公司将持续提升梯次利用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和经济性。“2024年按照1万吨废旧动力电池处理能力计算,产值约为3亿元;二期三期建成投产后,产值将达到20亿元。”
凭借其在动力电池回收及再生、新能源汽车换电、新兴能源技术研发和储能电站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的专业能力,山西迪诺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接力绿色转型、建设美丽幸福吕梁,推动“山清水秀、天蓝地净”的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