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鞭打快牛” 要有度

□ 薛力娜

2025年04月18日 09:10:3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成柏

“鞭打快牛”的寓言广为人知:农夫见一头牛走得快,便不断用鞭子抽打它,希望其速度更快,结果快牛不堪重负,则沦为慢牛,或愤然离去。这一故事映射出当下职场中的一种怪象——越是能力强、效率高的干部,越容易被赋予超负荷的任务,最终陷入“能者多劳,多劳未必多得”的困境。长此以往,不仅挫伤“快牛”的积极性,更会拖累团队整体效能。

现实中,“快牛”式干部因能力突出、作风扎实,常被视为“万能钥匙”。领导习惯将急难险重的任务交给他们,甚至额外增加职责外的工作。表面看,这是对能力的认可,实则却是对人才的过度透支。短期或许能解燃眉之急,但长期高压下,“快牛”难免身心俱疲,导致工作效率下降。

更值得警惕的是,过度依赖少数“快牛”会导致团队结构失衡。若所有重担仅由几人承担,其他成员便易滋生依赖心理,形成“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效应。一些单位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危机,正是因长期忽视梯队建设,让“快牛”独木难支。

打破困局,首先要为“快牛”松绑减负,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一方面,需摒弃“能者多劳”的惯性思维,通过科学分工明确权责,避免任务过度集中。另一方面,要给予“快牛”实实在在的回报。在职务晋升、评优评先中打破论资排辈,让实干者得实惠;通过专项奖励、精神表彰等方式,使其付出与收获相匹配。

同时,须着力将“慢牛”转化为“快牛”。对能力不足者,不能简单批评惩戒,而应通过培训、轮岗等方式补齐短板。对思想懈怠的“懒牛”,则需强化考核监督,完善“能上能下”机制,形成“躺平者无市场”的导向。唯有让“慢牛”感受到压力与动力并存,才能促其奋起直追。

平衡之道,方为长久之计。一个健康的团队,既需要“快牛”引领,也需要“慢牛”跟进。管理者应像园丁般精心培育:为“快牛”提供阳光雨露,助其茁壮成长;为“慢牛”修剪枝杈,激发内生动力。唯有如此,方能避免“累死快牛、闲死慢牛”的失衡局面,让整个队伍在良性竞争中百花齐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