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聂生村“王墓”之考略
□ 李勇斌
汾阳市三泉镇聂生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落,坐落于汾阳城西南八公里处。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不仅流传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故事,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聂生村“王墓”便是其一。由于县志没有记载,相关史料缺乏,聂生村“王墓”更是引人入胜,令人遐想。
“王墓”基本情况
“王墓”位于聂生村村东,段家庄村西一处平地,坐北朝南,远靠子夏山,前临虢义河,墓前呈阶梯状,旁有一坡被村民称作“坟坡”。王墓前曾有碑楼、望柱、石牌坊、石像生及“庆成宫”。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残存有石牌坊、石象生等遗物,现墓地已被推平,石牌坊、石象生以及“庆成宫”等均已不存。笔者约莫十二三岁时,在此处游玩,尚有两匹石马,一匹完好,一匹头部有缺失,曾还在上面骑玩过,后隔一年许不知所踪。
“王墓”曾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被打开过,墓为砖室窑洞式墓穴,铁链悬棺,棺内空无一物,是一个空墓穴。据村民讲述,当年王墓被打开后,墓棺色泽如新保存完好,被人拉回作为它用。墓砖每块重达10余斤,当年恰逢聂生村盖小学砖不够,于是发动学生每人到“王墓”背一到两块墓砖,许多参与过的学生至今依然记忆犹新,这些墓砖修建的教室位于聂生村小学厕所旁。现聂生村小学旧址已盖民居。
墓主为何人?
关于“王墓”为谁之墓葬,一直以来众说纷纭。
康熙六十年版《汾阳县志》载,“庄惠王暨唐妃墓在孝义县崇元头吐京村。”
乾隆三十六年《汾州府志》载,“明庆成庄惠王济炫及唐妃墓在孝义县西二十里吐京村……”
《三晋石刻大全 孝义卷》载,现保存于孝义市皮影木偶艺术博物馆的宣德五年“庆成王圹志”叙述了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生世及生平。该圹志有“葬胡岐山之原”的记载。
《汾州沧桑》记载,“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葬汾州段家庄。”
朱济炫,晋恭王庶四子,永乐元年(1403年)册封,宣德四年(1429年)薨,谥庄惠。
综上关于第一代庆成王葬于何处共有两种说法,一是葬汾州段家庄,另一是葬胡岐山之原(吐京村)。
那究竟段家庄村东,聂生村村西的“王墓”是不是第一代庆成王之墓葬呢?
笔者判断该墓葬可能修建好后并未正式使用,或者是一座假墓,所以导致上世纪六十年代打开后为一座空墓。
主要证据还得从一份家谱说起。民国年间,庆成王后人曾续修朱氏家谱,家谱记载“四子讳济炫诰封庆成王敕驻汾州建府东营街建茔段家庄”。“建茔”二字很关键,从“建茔”二字得知段家庄村东聂生村村西“王墓”为第一代庆成王朱济炫的茔地,但又说明该茔地并非朱济炫所葬之地。那究竟为何“建茔”却并未使用?具体原因尚不得而知。由于没有进行大规模考古勘探,笔者也不敢妄言。
庆成宫之谜
在王墓下方一处台地,曾经有一处古建,名为“庆成宫”,村民只知道与庆成王有关,有的说这是庆成王的行宫,有的说这是一处道教建筑,还有的说这是为守墓人盖的,可谓说法不一。
如今,关于庆成宫的建筑布局,建筑规模已经无人知晓,毕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已经是一片废墟,关于“庆成宫”翻阅许多史料并无记载,仅在民国刘天成编写的《汾阳遗事》中找到只言片语。《汾阳遗事》记载,“道教著名之庙宇。有......庆成宫(聂生村)......”由此可见,庆成宫为一处道教庙宇,当时尚有建筑存留,也尚有道士,具体几名未有说明。有村民表示,在庆成宫的案桌下方有一暗道可直达王墓墓穴,具体真伪现已无法考证。
“庆成宫”因庆成王得名,属“王墓”修建之初附属建筑。建筑之初是为庆成王后人祭拜之场所,明亡后,逐渐废弃后成为道教场所。
后记
上述文字已无法完述聂生村“王墓”的点点滴滴,但把搜集到的相关史料和信息进行一个梳理,也算是为后人做一个记载吧,毕竟再过多少年后,那个地方还叫“王墓”、还叫“坟坡”、还叫“庆成宫”,但关于他们的点滴却无人能说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