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覆盖率超全省3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全省排名第一——
我市“全覆盖治山”绿了家园美了生活
本报讯 (记者 刘子璇) 清晨,阳光透过薄雾洒在方山县积翠镇刘家庄村,村里的小河静静流淌,水面波光粼粼,几只苍鹭悠闲地掠过河面,它们有的筑巢繁殖、有的在林间嬉戏,为初夏时节增添了无限生机。“这几年,村里的树多了,环境也变好了,有不少鸟类在这里停留。今年正月里就来了几只,到四月底陆陆续续达到百十来只,数量真是不少。”村民老郭介绍。
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是吸引苍鹭长期栖息的关键因素。作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近年来,方山县实施“方山绿”厚植行动,大力实施国家储备林、“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经济林提质增效等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平均每年实施各类营林造林7万亩以上,如今,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8.48%,超全省17个百分点。良好的生态使得苍鹭、褐马鸡等野生保护动物成为方山“常客”,生态环境“含金量”显著提升。
走进离石区大东沟景区,茂密的松林、如茵的草甸仿佛从山水画里拓出一般。这里地处骨脊山腹地、关帝山森林片区、千年林场一带,自然风景秀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景区在炎热的夏季也凉爽宜人。游客踏入其间,便能沉浸式感受山林植被构筑的“天然空调”带来的极致清凉体验。“不能乱砍树,山上的一草一木都要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村的最大资源,这几年我们村里好多村民都吃上了‘旅游饭’,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改善。”提到近年来自己生活发生的变化,千年村村民刘大婶喜不自胜。
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正是我市持续推进“全覆盖治山”最生动的注脚。我市以“三个100万亩”生态工程为核心抓手,在荒山披绿、河道复清、生态修复领域持续发力,成功申报吕梁山山水工程,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专项资金24亿元,将“绿色发展”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近两年,我市森林覆盖率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递增,达到了24.1%,超全省3个百分点,林草覆盖率75%,全省排名第一,“绿色发展”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
从巍巍青山到潺潺溪流,从特色产业到宜居城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正在吕梁大地徐徐铺展。这座曾经饱受生态之困的城市,正以绿色为底色,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我们将持续深化‘全覆盖治山’战略,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加速转化。”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