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县地名漫谈
□ 郭时键
地名概论
地名是重要的地理信息和社会公共信息,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社会治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领域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县就是一个大地名,在2977平方公里土地上,包含了几万个小地名。
地名广泛用于军事、户籍、产权、邮政通讯、工商注册等,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名的存续变更,反映了朝代变迁、社会变化,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民俗文化,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地名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是记载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地名具有指代性。一说碛口,我们就和旅游联系起来。地名具有公用性。一经定名,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使用,给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如安业火车站,刚刚诞生不久,使用它的人和单位就不知有多少。
地名具有传承性。一般不因历史沧桑变化而全部变更,大部分地名长期保持稳定。如三交从北周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
地名具有文化性,文化内涵丰富,内容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社会性,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如一说武家沟,就想到了铜器;一说双塔,就想到了中央后委;一说麻峪,就想起了好吃的豆腐……
临县地名
数量与分类
地名可以分为自然地名(如湫水河、汉高山等)、行政区域和群众自治组织地名、居民点地名、基础设施地名、旅游景点和纪念地地名、单位及经济实体地名、建筑物地名(如玄天阁、文塔)、历史地名等。
临县有多少地名?如果个村按30个地名算,应该有三万多个。2016年第二次地名普查时,粗略地普查了1.2万余个地名。1992年《临县地名志》收录了1626个地名,2021年《临县地名志》收录了2558个地名。
地名在不断地发展、消失和变化之中。消失了的地名叫历史地名,如张家沟电厂、临县水泥厂等。
地名从反映地域的形状上可分为点状地名、线状地名、带状地名、块状地名。如城内魁星楼就是一个点状地名,小川河就是一个线状地名,上西坡居民点是一个带状地名,曲峪镇是一个块状地名。点状地名和块状地名是相对而言的,如临县三中与县城比,就是一个点状地名,而三中与其内的学生食堂比,又是一个块状地名了。
临县地名趣谈
1、临县地名有山、沟叫反的村子:青条山在沟里,城庄镇刘家山也在沟里,而大窑沟、雒家沟、外罗沟却在山上。也有大小叫反的村子,大甲头村子小,小甲头村子大。
2、有一个最不好听的地名(村名),叫“懦子圪堆”。还有几个次不好听的村名叫“獾窟窿”、“翻杆子”、“圪溜嘴”、“断弦”、囫囵塌、窑吃狼、狼窝山、险岩上等。
3、最好听的村名有太平、开阳、大和、安业、光明、向阳、永丰等。
4、有六个村名的地名,后边的“村”字任何情况都不能去掉:桐村、庞村、东百村、张国村、刘家村、张家村。
5、有几个村的名字,口说时可以省略一个字:堡则峪可以说成“堡巨”,王家峪可以说成“吴咀”,丛罗峪可以说成从罗,小甲头可以说成甲头,麦穗子沟可说成麦穗沟。
6、无法书写村子名字的,用其它字代替,如:页(xua)岭上、页岭洼,岳(nie)山坪,石白(pia)头,吃普(be)浪,独(tu)路沟等等。
7、有几个与普通话不同音的地名:魏(玉)家湾、永(月)丰里、阳泉(羊圈圪垯)、谢(下)家沟、孝(号)长、窑坪(鼻)墕、陈(赤)国坪、黑金(鸡)洼、月圆(月)塔、小花甲(咀)、郝林甲(集)、白(百)云、泉(岩)王、中都宰(土则)、沐浴(木谷里)、光裕(观音)堂。
8、十分拗口的村名:索达干、水楼番。
9、字数最长的村名:上王家圪垛、下王家圪垛。字数最短的村名:塔、港。
10、临县目前已知最早的地名可能是“陵水”。据北魏晚期(524—534年)的郦道元著的《水经注》中记载,临县的湫水河在汉代因“水出陵川北溪,南经其川,西转入河”而名陵水。即汉代就有了“陵水”的地名。
11、目前临县最年轻的地名是临泉镇柏树沟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泉镇田家沟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泉镇城关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泉镇东峪沟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泉镇南塔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泉镇东峁社区居民委员会、临泉镇胜利坪社区居民委员会共七个,它们成立于2024年8月,可以说是最年轻的地名。
12、临县的地名中,反映了四十六种地形:坡、梁、峁、山、沟、渠、岔、湾、塌、岭、岩、畔、墕、窳、坪、坂、坌、崱、咀、条、甲、峪、碛、垣、口、港、占、砭、掌、壕、川、壑、圪垛、圪垯、圪塄、圪台、圪崂、圪凸、圪堆、圪锥、圪旦、圪巴、囫囵、石节、石梯、石坌等。
13、临县在地名中,反映了十三种方位:上、中、下、前、后、底、头、东、西、南、阳、背、耳(琵琶耳、城草耳)等。其中“上”字既表示沟川的上游(如上西坡,用在开头),也表示某一地形的上方(如大岭上,用在末尾)。
14、临县村名的地名中第一个字用的最多的是“高”,有38个。“刘”第二,有37个。“李”第三,有35个。
15、临县村名的地名中最后一个字用的最多的是“沟”,有162个。其次是“山”,有111个。
16、有名无村的乡镇,有碛口、招贤、临泉、大禹。
17、有趣的数字地名:一步墕、二郎堂、三岔沟、四圪台、五和居、陆家沟、碛口、八堡、九峪、十家甲,百岭集、千家惠、万安里。
18、更换村名最多的村子是玉坪,先后叫小榆树湾、榆树湾、湾里、御聘、玉坪五个名称。
19、重复最多的村名是南沟。湍水头镇有上南沟、中南沟、后南沟,安家庄乡有前南沟、后南沟,城庄镇有南沟,林家坪镇有南沟,雷家碛乡有南沟,共8个南沟。其次有8个刘家沟:刘家会镇有东刘家沟、西刘家沟,雷家碛乡有刘家沟,兔坂镇有刘家沟,曲峪镇有刘家沟,石白头乡有刘家沟,玉坪乡有山刘家沟、郝刘家沟。
20、临县叫“寨”的地名有395个,其中含“寨”的村名有26个,含“寨”的村中小地名有369个(分布在301个村子里)。初步认为,寨有以下几类:一是驻兵的地方,类似于军营(如克胡寨);二是山寨(土匪居住或者避免土匪袭击的地方);三是就村子 (如张家寨)。
21、临县带寺的地名共137个,其中“十三官寺九下院”32个、其他普通寺院43个,有寺名而无建筑的空地名62个。(另有以堂、殿、庙命名的)
22、临县最大的地名就是“临县”,最小的地名,应该是某一个公交站点,如“公交县政府站”,仅有几平方米大小。
23、纯粹以植物命名的村名有白草、沙蓬,纯粹以动物部位命名的村子有马脖子、羊耳子。纯粹以居家物件命名的村子有石窑、砖罗门、门槛(xian)、舍窠、圐圙、西园子等。(另有以庄、店、社命名的)
24、民国年间,临县所管面积内包围了四块外县的村子,即红沙坪一块,渠家坡、椿树峁、長身底、垣崱一块,墕上、杨家山、贺家塔、薛家塔、马杓峁、尧昌里一块。还有一块像是车则坂、林家峁,看不清村名。
25、民国年间临县州地共管的村子,除了碛口街道外,还有林家坪镇的南沟。南沟在解放初期,临县和离石县还分别设有各自的供销社。另外,湍水头镇的高家庄村,民国年间也是州地共管。在高家庄闫,李两姓属州管,刘、薛等姓属县管,每年正月的天地爷神会分为三部分举行,州地,县地,卧龙庄,卧龙庄是村内的另一块区域,神会时既不跟州地,也不跟县地。
26、同样,民国年间,外县四面包围的地方,也有临县的两块飞地一叫“山后所”,全所有十来个村子,现在是方山的地面。另有一个村子“脖牛堎”也是被离石四面包围着。
27、元、明、清、民国四朝,临县与离石在柳林呈犬牙交错式管理状态。
28、历史上,曲峪、丛罗峪、刘家会、碛口、招贤、林家坪、三交大部等地方700余年属于定胡县(孟门县)管理,不属于临泉县。
29、历史上湍水头、车赶、后大禹、玉坪、木瓜坪、三交的一部分,长期属于修化、方山县管理,也不属于临泉县。
30、综合而论,临县今天的版图,在历史上很长时间由乌突(后为太和、临水、临泉)、定胡(孟门)、窟胡(后为修化、方山)三个县管理。北周(557年—581年)时置乌突郡、乌突县(故治在今县城南30里府底村),临南(三交镇以南)置定胡郡、定胡县(故治在今柳林县孟门镇),临东(三交镇以东)置窟胡郡、窟胡县(故治在今方山县南村)。元中统三年(1262年)升为临州,才有了现在的版图。三县同管的时间有700多年。
31、临县的早期历史,县志和百度中一些记载是错的。临县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居住(不是新石器时代才有),夏朝不属于冀州,商朝不属于并州,而是属方国(也叫鬼方或西落鬼戎)。西周(前1046年至前771年)时期,临县属于隗。春秋时期(前770年至前477年)分两段,前770年至前677年,县境仍是隗人活动之地,属白狄;前677年后,县境属晋国。战国时期(前475年至前221年),前475年至前403年,县境仍属晋国;前403年三国分晋后,县境属赵国;前372年后,县境属赵国的蔺县、皋狼县。前281年后,分属赵国的皋狼县和秦国的蔺县。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县境属太原郡蔺县、皋狼县。
32、历史上,临县地盘有很长时间归离石(昌化)管理。
临县地名
有趣的顺口溜
1、天洪郭家塔,毛绳子“椭”厮拉扯,一时不拉扯,拔锅卖风hà。
2、刘家圪垛翻杆子,爬个坡坡白岭子。
3、新曜头,烂故县,看不见的卜家岩。
4、庄头店墕兰家洼,夹个沟沟曹家塔。
5、黑了黑峪塔,明了明务塔,早了枣圪垯,迟了迟家塔。
6、青塘的苇子,刘家庄的汝子。
7、穷西头,富西湾,好汝子出在李家山。
8、上青塘,下西湾,好汉出在白家山。
9、西湾虽好没一座庙,兴隆湾虽好是壕一道。
11、武家沟的勺子双塔家的瓢,东峁家一村家会卷炮,招贤家烧瓷把铁倒,笸箩簸箕出在曹家峁。
12、杜家岭家拧索子,郭家山家卖擦子,寺家塔种瓜种茄子,麻峪家一村家生芽子。
13、白文的剧团八堡的戏,李家山一村家搞文艺,玉荐里的吹手吹打起,佛堂峪的道情有风味。
14、碛口的碗秃招贤家的熬(烩菜),城里的油锄片南铺上的包,枣圪垯的炉馍馍实在焦,沟门上打的好火烧。
15、后陡泉的笤帚前陡泉的蜂,后寨则的豆腐樊家岭的葱,枣洼沟的石板西坡家的桶,暖泉会漏的好漏粉。
16、郭家塔的花椒开阳的枣,大窑沟家果子真不少,任家沟产的歪嘴子桃,薛家坪的红薯满街飘。
17、高崖头的镢头胡家圪垛的锹,龙王沟一村家把纸抄,白草家打山到处跑,严家墕一村家缝皮袄。
18、青塘的苇子杜家岭的麻,要买好簟在神峪塔,大峪沟的好蒜辣椒辣,胡公家一村家割风匣。
19、安业的石灰东峪沟的砖,圪柳嘴家会把笸蓝编,王家沟弹毛赶大毡,庙墕家上的好箩圈。
20、西首里的毛驴驴东首里的牛,社家峪榨的好麻油,白家庄起窑又盖楼,关王庙的粞椭椭满嘴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