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岚县人民医院

让百姓享受家门口的优质康复服务

□ 王俊平

2025年07月11日 10:30:04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韩昊桐

在岚县人民医院的康复医学科的档案室里,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格外醒目——1991年,这里只有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诊室,一台手工焊接的颈椎牵引架、一张木质牵引床、几支治疗床和两台老式烤灯,构成了最初的康复“阵地”。三十余载时光流转,如今的康复科早已焕然一新:530平方米现代化诊疗区域、134台先进康复设备、覆盖“预防—治疗—康复—随访”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正成为周边百姓“家门口的康复港湾”。

从“手工器械”到“智慧设备”:硬件迭代见证康复“加速度”

“当年做牵引,全靠手工调节力度,现在一台电动牵引床就能精准匹配不同患者的需求。”科室负责人回忆起创业初期,后勤主任亲手焊接牵引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如今,这里早已实现“技术装备大升级”:

——理疗设备“高精尖”:体外冲击波治疗仪(专治顽固性疼痛)、微波治疗仪(深层消炎)、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神经修复)等“声光电磁热”设备一应俱全,连吞咽障碍患者专用的“吞咽神经和肌肉电刺激仪”都配备到位;

——康复训练“智能化”:虚拟情景互动康复系统让中风患者在游戏中练习步态,多关节主被动训练仪为骨科术后患者定制运动方案,电动起立床帮助长期卧床者重建站立能力……这些曾让百姓“跑省城才能用”的设备,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

从“单一针灸”到“中西医融合”:技术破局守护多元健康需求

在传承中创新,是科室发展的底色。

——中医“老手艺”焕发新活力:1998年,王丽平主任从北京进修归来,带头开展头针、腹针、穴位埋线等特色疗法;2022年,团队挖掘古方研制的“药物艾条雷火灸”“太乙灸”,让艾灸治疗从“烟熏火燎”升级为“精准控温”,成为颈肩腰腿痛患者的“心头好”;

——西医“新技术”精准解难题:针对脑血管后遗症患者,团队从手术出院即介入康复,通过“神经肌肉电刺激+上下肢主被动训练器+减重步态平台”组合方案,帮助多位半身不遂患者重新独立行走;面对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舌肌评估训练仪+个性化康复方案”让许多老人告别了“鼻饲管”。

“去年我们收治了780多位患者,从80岁中风老人到20岁骨折青年,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的康复方案。”医生翻开记录,字里行间满是成就感。

从“医院治疗”到“家门口康复”:服务下沉编织“康复惠民网”

“康复不是‘奢侈品’,而是老百姓的‘刚需’。”基于这样的理念,科室正推动康复服务从“院内”向“院外”延伸:

——空间扩容“能容纳”:现有区域可同时服务60—80名门诊患者,未来规划的20—30张康复病床即将落地,实现“住院康复一体化”;

——理念升级“早介入”:与外科、神经内科建立“术后康复联动机制”,让患者从手术台下来就能接上康复“第一棒”,减少后遗症发生;

——触角延伸“接地气”:团队多次赴北京顶尖康复医院学习,带回“临床康复全院一体化”理念,同时走进社区开展义诊、居家康复指导,教家属如何帮卧床患者做关节活动、防褥疮护理。“让康复不再是‘跑断腿’的麻烦事,而是下楼就能享有的‘贴心服务’。”

三十载初心不改,让“康复梦”照进百姓生活

从手工焊接的牵引架到智能化的康复大厅,从单一的针灸治疗到中西医融合的全周期服务,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变迁,是基层康复医疗发展的缩影。如今,这里不仅是解除病痛的“治疗站”,更是帮助患者重建生活信心的“加油站”——让中风患者重新迈出脚步,让术后患者重拾劳动能力,让老年患者远离慢性疼痛……

“下一步,我们还要开设康复病房,把‘大病康复不出县’的目标落到实处。”望着窗明几净的康复运动大厅里,患者在治疗师指导下专注训练的身影,科室负责人眼中满是憧憬。当康复医疗真正走进“家门口”,健康的阳光,终将照亮更多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