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堵点 解决难点
汾阳市着力推进疾控与卫生监督融合发展
本报讯 (记者 付永文) 今年以来,汾阳市高度重视疾控体系现代化建设,针对疾控与卫生监督“合而不融”的堵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领导分工、人员调整和能力提升、业务协同深化等难点方面持续发力,着力加快推进疾控中心与卫生监督机构整合重组后的融合发展,实现监测预警与监督执法深度融合。
在具体过程中,汾阳市坚持“破立并举”,突破“疾控负责技术、监督负责执法”的割裂模式,重新优化运行机制。明确由疾控中心主任统筹全局工作,分管领导均同时分管疾控业务与卫生监督工作,确保在业务规划、资源调配、执行落实各环节实现监测与监管工作同部署、共推进。
坚持“专业互补”,加快业务融合强能力。汾阳市疾控中心根据新的机构设置和职能需求,注重人员专业结构的优化,将疾控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人员进行合理搭配。安排学历层次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骨干参与执法监督工作,提升执法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抽调部分熟悉法律法规的卫生监督人员充实到传染病防控、性病艾滋病防控等疾控队伍中,增强疾控工作法治化水平,实现人员的专业互补。为切实提升执法能力,一是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组织全体干部身份职工参加司法部门每月举办的“行政执法大讲堂”,已累计参与3期145人次。二是由中心主任带队,组织卫生监督业务骨干赴执法成效突出的兄弟单位开展对标学习,通过实地观摩、经验交流,拓宽工作思路,提升执法水平。三是选派3名执法骨干参加了全省卫生监督稽查暨2024年度卫生健康行政处罚案卷集中评查工作培训班,参会人员专业知识储备得到了极大丰富,对卫生监督工作的重点、流程和方法有了更为系统的认识。四是选派两名监督执法人员参加了吕梁市医保基金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联合交叉检查行动培训会,掌握了医保基金日常稽核检查办法、医保基金飞行检查流程等内容,为守护医保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储备能量。
坚持“统筹共进”,推动能力融合提效率。实行疾控人员和监督人员统一管理,根据工作需要灵活调配、协同合作,各业务部门工作成效显著。传染病监测方面,全市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全部正常运行,传染病报告卡审核时限全部符合规定要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方面,迎接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复审工作已经启动,多次组织各部门开展自查、补缺;免疫规划工作方面,完成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供应11种25164支,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非免疫规划疫苗供应19种11389支;碘缺乏病和水源性高碘监测方面,对5所小学223名学生进行B超检查和食盐、尿样的采集、检测;病媒生物监测方面,在32个监测点布置160个诱蚊诱卵器进行登革热监测;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方面,完成对全市农村、城市共计49份水样的采集、检测工作;卫生监督稽查方面,对55家公共场所和29家供管水单位的公共卫生、19家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205家医疗机构的传染病防控和医疗卫生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宣传培训方面,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日宣传活动8次,在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工作信息和健康科普信息共计66条,开展各类培训12次,700余人次参训。
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汾阳市疾控中心实现了从“物理整合”到“化学融合”的质变,已经构建起了班子、队伍、职能融合优化的全新格局和科学有效的常态化工作机制,公共卫生干预能力和综合监督执法效能不断提升,为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