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社联动促发展 校地协同育英才
汾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多维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本报讯 去年以来,汾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构建起“政社联动、校地协同、多维赋能”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出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路径,不断推动汾阳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与发展,切实为全市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注入持久动能。
一是精准摸排强基础,健全人才资源库。在全市率先开展持证社工全面摸排工作,对全市17个系统、14个镇(街道)作为重点统计领域,通过信息摸底、社区走访等方式,摸清全市各领域社会工作人才底数详情、结构分布、专业特长、实践经验等情况,并建立基础信息管理台账,及时进行动态更新。截至目前,该市持证社会工作人才76人,其中中级人才4人。二是政社联动激活力,双向培养促提升。立足本土人才需求,联合山西铸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织召开2次专题座谈会,制定《汾阳市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理论学习、实务技能、案例研讨、项目孵化4方面提出12条具体培养措施,合理规划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月度、季度学习培训计划,并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实务项目分配表。举办吕梁市校地合作共建项目(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汾阳站启动仪式,揭牌建立“山西医科大学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邀请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对培养计划、社工实操、项目孵化进行了详细解读。会后组织了首次导师学员座谈会,发放初、中级社会工作考试的相关教材,各学员结合自身工作岗位和内容,分享了所在社区的潜在需求与服务情况,为后续的培养及实操指明了方向。三是线上线下齐发力,多维赋能提质效。择优选择10名社区工作者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督导相结合,助力社工人才培养。建好用好线上平台载体,开通“铸仁社工课”线上学习账号,开设共48学时的专题课程,通过视频教学、在线测试等方式强化理论功底、汇总学习进度、确保有序进行。同时建立微信学习群,推出“每周三省”特色活动,开展每周一问、每周一学、每周一答,为进一步提升社工的理论水平打下坚实基础。校地联动促进督导提升。围绕社工资格证考试等内容,累计开展4次月度考核、高校督导服务,及时检验学习成果,确保学员能够全面掌握社会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3月11日,市委社会工作部组织开展全市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专题讲座,300余名社区工作者参加培训,有力引导更多社区工作者参与考试。
下一步,汾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将结合汾阳实际,在深度调研基础上精准把握基层需求,依托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和社会公益慈善资源等五方面力量,凝聚五社联动合力,共同推进该市社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精心孵化培育1个本土社会组织,链接资源助力汾阳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用好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搭建集教学、科研、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开展“五社融光、幸福邻里”实务方案,为实现汾阳市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社工力量。
(杨楠 张馨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