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铸就英雄心
□ 梁振明
翻开厚厚的党史资料,听着人们对革命烈士的讲述,我的心灵受到震撼,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成为共产党人的不朽楷模。
下面我给大家讲述一下抗战时期文水县三位革命先烈的故事。
李袖清
高官厚禄不动心
李袖清,文水县东城村人,1902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他年少聪慧,读书认真,成绩常列榜首。后来,李袖清考入山西农业专科学校,刻苦钻研科学知识,立志报效国家。大学毕业后,李袖清到晋南棉业改进所从事改土、治虫的研究工作。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侵华,腐败的国民党政府推行 “攘外必先安内” 政策,对日军的侵略采取消极抵抗态度,却仍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多方掣肘。1938年2月15日,日军侵占文水城,其侵占前后的一系列暴行,激起他对日寇的无比仇恨。
侵占文水的日军为了实施其“以华治华”的阴谋,在全县物色有名望的人出任伪县长,最后,把目标锁定在李袖清身上。日寇给李袖清许以高薪,但性情耿直、爱憎分明的李袖清,识破了敌人的阴谋,便严词拒绝了敌人。
1938年4月,文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县长顾永田特意登门拜访李袖清,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县政府的民主改革措施,动员他出任县水利局局长。李袖清听了顾县长的讲述后,压抑的心情豁然开朗,从此认准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当即接受了顾县长的聘任。由于他政绩显著、忠心报国,1942年10月,李袖清被选为晋西北临时参议会参议员。
1941年2月,文水县平川地区被日军侵占,李袖清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在斗争环境日益恶劣的情况下,把自己的家作为党在敌占区的交通站,想方设法接待好山上下来的同志,并且自掏腰包为山上的同志购买油印机、药品及生活急需品,把自己的积蓄用在抗日救国上。
由于李袖清的名声大,党组织安排他转入地下活动。1943年,由于同窗学友、充当太原日伪中央调查部情报员的吕善卿告密,他不幸被捕,被押在文水城日军笠原大队部。敌人对他用尽各种酷刑,却始终得不到半点儿关于抗战的秘密。敌人见用硬的不成,又改用高官厚禄来引诱李袖清投降,但仍然动摇不了他坚决抗日的决心。
1944年1月17日,敌人残忍杀害了年仅42岁的李袖清。殉难时,他高呼:“打倒日本法西斯,中华民族解放万岁!”喊声震天动地。
韩大林
革命意志坚如钢
韩大林,1910年生于文水县石永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考入太原第一师范。在太原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 韩大林接受进步思想教育,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上街演讲、张贴标语,宣传国民革命,投身反对旧政权的斗争。
1924年1月,韩大林参加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会上,他发表了有关国民革命问题的讲话。他能言善辩,对国民革命理解深刻,赢得了孙中山先生的赏识。会议期间,孙中山、宋庆龄与韩大林合影留念。他与汪精卫一处下榻,常因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因此,孙中山先生对他很器重,让他和廖仲恺接洽联系。会后由广州返晋时,国民党给了他一笔款项,作为革命活动的经费。孙中山还曾赠给他一件狐皮大衣。
韩大林回晋后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受到山西省当局的压制,阎锡山曾两次派人到石永镇搜查他的革命书籍。
“七七”事变之后,韩大林参加了文水县抗日政府领导的抗日教育工作,到苏家堡任教,担任抗日教师小组长。他积极对学生进行抗日救国教育,教唱抗日歌曲,自编抗日教材。为了防备日伪军的搜查,韩大林和学生们将凳子下的砖做成活动的,一旦有日伪军进村,就将抗日课本压在凳子下的砖底下,使敌人发现不了。
1942年,日军实行第五次“强化治安”时,韩大林不幸被捕。日军对韩大林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妄图迫使这位爱国志士屈服。见重刑未能让他屈服,日军又改用感化政策,向他灌输“中日亲善”“东亚共荣圈”等思想。韩大林与日军展开了义正词严的辩论,他用日军侵占文水后的罪行,批驳了“中日亲善”的虚伪,揭露了“东亚共荣圈”的骗局。理屈词穷的敌人恼羞成怒,在韩大林嘴上扎出窟窿,还给他的嘴锁上了铁锁,不让他说话,就这样,这位坚贞不屈的爱国志士被敌人折磨致死,尸体被扔到日军司令部后院的灰渣坡上。
魏元晋
铁血丹心护山河
魏元晋,1895年出生于文水县大象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入文水大地,地处平川的大象村成了日军的占领区。魏元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的感召下,在地下党和牺盟会工作人员的教育引导下,积极投身抗日活动。
1939年秋,在地下党组织的支持下,魏元晋被群众推选为大象村副村长,负责为抗日政府征集军粮、军鞋、收集情报和接待抗日工作人员等工作。
1942年1月20日,祁县、太谷、交城、文水、平遥五县的日军同时出动,对文水平川进行扫荡。当时五区青救会的崔山(即史平)、范志远等十几名工作人员在大象村隐蔽着。为了保护这些同志,魏元晋把范志远安排到一家粉坊当漏粉工人,将崔山安排到豆腐坊做豆腐,其他同志也都做了妥善安排。这时,来自祁县的日军如狼似虎般地闯进大象村,挨家挨户搜捕八路军,寻找魏元晋,并扬言如果魏元晋不到村公所,就要在全村放火杀人。
为了保护村民的安全, 魏元晋不顾个人安危,毅然走进村公所,只见日军已将村公所其他人员捆绑吊打,随即就把他和这些被捆绑的人一同押往大庙。在大庙前,日军威胁村民说:“你们村里藏着‘八路’,你们要赶快交出来。”敌人连续向在场群众逼问,可谁也不吭声。日军便把魏元晋拉过来,逼他交代。他回答说:“我村没有八路军,在场的都是良民百姓。”敌人见魏元晋不检举,于是把他的衣服全部剥光,罚他赤身裸体地站在寒风中。时值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魏元晋冻得瑟瑟发抖,却始终没有透露八路军的半点秘密。
见魏元晋没屈服,敌人又提了一壶开水,往他嘴里灌,烫得他痛不欲生,却仍咬紧牙关不肯屈服。丧心病狂的日军又抱来一大堆高粱秆,点燃后把魏元晋扔进火堆里焚烧。熊熊的烈火中,他的衣服和皮肉被烧得滋滋作响,阵阵焦糊味弥漫开来。魏元晋拼尽全力从火堆里挣扎着爬出来,残忍的敌人又把他扔了进去。这样反复几次,魏元晋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敌人仍不罢休,又命令4个日军把他抬起来,架在火堆上熏烤,他还是不承认村里有八路军。
最终,恼羞成怒的敌人用刺刀在魏元晋身上连捅数刀。为了保护隐藏的几名八路军和抗日干部,魏元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袖清、韩大林和魏元晋三位英雄牺牲了,他们的鲜血染红了党的旗帜,浸透了文水的土地;他们对党和民族事业无限忠诚的钢铁信念,将化作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激励着当代青少年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