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文艺

大地深处的人性回响

——读赛珍珠小说《大地》

2025年07月22日 10:27:10 编辑:

□ 卫彦琴

翻开《大地》这本小说时,我就被作者简洁朴实的语言和细腻深情的叙事方式吸引,一口气读完,又倾倒于小说对人性的充分揭示。

《大地》深刻描绘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依恋,是一部通过中国农民的生活展现人性、命运与土地关系的经典之作。小说紧扣“土地”这一主题写出主人公王龙的吃、住以及宗教信仰,无一不是来自土地。他从农户到地主,从饿得皮包骨头上街乞讨到住进深宅大院,一生无比坎坷又不乏传奇。在王龙心里,拥有土地就拥有了一切。当逃荒在外时,土地是他心中唯一的希望;当获得意外之财时,买地是他唯一的选择;当财富不断积累时,投资土地又是他的不二手段;甚至在他濒临死亡时,心中牵挂的也是土地。王龙一生经历过无数的苦难而又戏剧性地暴富,但他终其一生看到的也只有这片土地。

法国的狄德罗曾说:“人离开了土地就一文不值”“而重新寻找到道德信念的出路便在于回归土地,并由此获得精神上的依托与归宿,断裂和破碎的心灵世界才能复归完美与和谐。”所以,“我们来自大地,我们也必须回归大地——如果你们守住田地,你们就能活下去。” 土地作为农业文明的主要载体,是人类文化的典型代表,它承载了人类热爱生命、尊崇道德的集体意识,沉淀于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长河之中。土地是人的“根”,是人的价值之本,积淀着人类的伦理感情。对土地的探究,是洞悉人类文学、文化内在精神的一个极佳切入点。中国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土地成为安身立命之基,农民生于斯、死于斯,有很深的土地情结,并将其内化为对自然的依恋、对故园的眷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塑造了中国文化内在的精神气质和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大地》以细腻的笔触,通过展现中国农民与土地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面对自然灾害、社会动荡和家庭纷争时的坚韧与挣扎,把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和朴实充分表达出来,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那时中国底层人民的众生相:他们勤劳却凄苦,他们坚韧却逆来顺受,他们受苦受难却百折不挠。

《大地》站在了人类共性的高度,承认文化是多元的,不应该存在哪种文化强势就要独霸天下,哪种文化处于弱势就该全盘否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承认文化的多元性并站在文化平等的基石上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交流与对话中求同存异,共生共融。赛珍珠站在旁观者角度,冷静地看待在这片大地生活着的人民,用温柔且饱含怜恤的笔墨化开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藩篱,用平等尊重的人格去书写这段伤痛的历史,体现了一种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称赞赛珍珠“对中国农民的丰富、宽厚、史诗般的描述”。《纽约时报》则评价这部作品为“一种对生命意义和命运悲剧的伟大描述,它曾发生在世界上的任何时代与任何角落”。我觉得她的作品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条通往中国大地、走近中国人心灵的桥梁,有利于让西方读者改变对中国“神秘而落后”的刻板印象,看到一个更加真实而鲜活的中国。

莫言说:生活很复杂,人性也很复杂,绝对不是简单的对错,那么小说就是用来描述这种复杂性的。好的小说一定要写出人性的复杂,写出人性的“模糊地带”。我本来以为自己可以用一种旁观者身份进行阅读,保持疏离而理性的态度对待文学作品,因为我很少有被作品完全带入的感觉。可读赛珍珠的《大地》,我却有种情绪被强力搅动着的感觉。

在王龙暴富后开始跑茶馆,要迎娶青楼女子荷花回家,大把地花银元的时候,我有了极度害怕人性开始堕落腐化的一种焦灼。在一直陪着王龙的阿兰,明白了因为自己丑,所以王龙不爱她而终于爆发式地大哭一场时,我的眼泪也涌出眼眶,为她多年默默付出如狗一样的忠诚、如牛一样的辛苦而感到委屈。后来阿兰生病了,连她自己都觉得自己的命贱,不值得王龙为给她治病而倾家荡产时,我又一次泪水夺眶而出——为她凄惶的命运,更为她不觉醒的灵魂。尽管临死之前的一段日子,王龙竭尽温存地陪伴她,取悦她,但她的死还是让我看到了妇女命运被时代浪潮吞没的悲哀。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自我的女人,在为一个男人付出所有之后,只剩下被病魔侵蚀的身体和不得不为的隐忍。她额头上不断渗出的汗珠和微弱的呻吟,是她间歇性昏睡不醒时灵魂发出的战栗和悲鸣,让人那么心疼而又无奈。

最初,对于贫穷的王龙而言,娶一个女人回家的所有期盼就是替他孝敬年老的父亲,并为其传宗接代。所以当时的王龙不仅对阿兰的吃苦耐劳感到满意,甚至因其在做饭、裁衣方面的节俭能干而自豪,这个时候他们是相濡以沫的。可是当他有了自认为花都花不完的银元时,再次审视自己的妻子,越看越发现她的长相和身材与自己拥有的财富是那样的不匹配,于是开始对阿兰产生了嫌弃和厌恶,并迫切需要找一个姣好容颜的女人来满足自己。甚至当他找到青楼女子荷花时,又自惭形秽,觉得自己配不上人家,于是竭尽全力地去讨好她,不惜一切代价去供养她,把她当作自己最珍贵的珠宝,而对真正给了他珠宝让他买到土地的妻子阿兰,却弃之不顾。这类从古到今一直在人间不断上演的悲剧,是用道德绑不住、法律割不断的,这背后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人性。

大地,是生命的摇篮,是岁月的见证者,她用无声的语言,诉说着无尽的故事。小说《大地》读完了,感悟是深切的,也是芜杂的。因为书中给出的太多,需要吸收和沉淀的太多。虽然有些戏剧化情节有点纸片化,不够丰满。但其辽阔的视野和精准的切入点,以及语言的温润细腻,都显示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就像大地总能以沉稳的步伐,走过四季的轮回;我们也需要用一生的经历,去听懂天空和大地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