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山水一城诗 满城文明满目春
——探寻孝义市从“创城”到“守城”的文明跃迁
孝义市胜溪湖全景。
图为2025年3月1日在府前南广场开展群众性锣鼓汇演活动。
□ 本报记者 彭斌 阮兴时
当孝河水畔漾开文明的清波,当崇文街巷披上礼让的星光,这座深植“崇孝尚义,诚实守信,开放进取,中和包容”血脉的古城,正焕发出新时代的精神华彩。
5月23日,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孝义市成功通过复查,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
从2004年启程文明城市创建,到2017年摘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再到如今能够继续保留荣誉称号,孝义市久久为功,凝聚起全民文明的磅礴力量——乡镇(街道)、社区、学校成为文明实践的主舞台,9.5万余名志愿者跃动成流动的文明风景线。红绿灯下耐心引导的“红马甲”,街头巷尾随手拾起垃圾的身影,都在为这座“最爱妈妈的城市”注入鲜活的文明力量。
看!昔日老旧的巷道悄然换上新妆。斑驳的墙壁变身画卷,绘满二十四孝故事,传统美德与现代艺术于此交融;
听!森林公园晨练的身影应和着清脆鸟鸣,社区活动中心里,一场场朴实的文明宣讲引发共鸣;
触!指尖划过盲道温润的砖石,便民柜里常备的药箱,无不透着这座城市的暖意。
“全国文明城市”,不止是荣誉与肯定,更标志着城市由“形”至“魂”的升华:古槐树荫下,邻里互助的温情日日上演;寻常街巷里,城市脉动从容有序。浸润于文明的晨曦暮色,悄然生长的精神地标,让这座城市的每一次吐纳,都沁满文明的芬芳。
文明育魂
德润民心春风化雨筑根基
晨曦微露,孝义中学的廊柱镀上一层淡金。文化长廊里,学生书法墨迹犹润,笔锋蕴着少年意气;美术画布铺展青春想象。操场上,足球少年奔跑的汗水,与琅琅书声在晨风里应和成韵。
22根文化柱默立校园,铭记学校的高光时刻与荣耀成就。最后一根犹空,静候新的故事落笔,续写这份未完待续的教育传奇。
校长赵永旺每日清晨必在校史馆前驻足,凝望“全国文明校园”的铜牌。这方铜牌,凝结着学校精心打造的校园文化:一砖一瓦的景观,草木扶疏的花语牌;廊柱间流淌的诗词,展厅里跃动的科幻画,点滴之处皆在诉说:文明非刻板的教条,而是浸润心田的清泉。
在崇文街小学,这座浸润着“礼”与“文”的校园里,文明同样以最鲜活的姿态生长。晨读时,走廊里不再是喧闹的追逐,而是孩子们捧着《论语》轻声吟诵的韵律;课间操后,散落的废纸片被悄悄拾起,窗台上,多了几盆学生们自发照料的绿植。
课堂上,“我不会”渐被“我试试”取代。家长们悄然发觉,孩子带回家的,不止成绩单,更有:晚饭后麻利收拾碗筷的身影,为加班晚归父母捧上的一杯温水,放学路上红领巾搀扶老人的背影,春节时稚嫩手写的“福”字窗花。
“知礼、懂礼、明礼、习礼,践礼、行礼、融礼、传礼”
——墙上的标语,早已融入日常点滴。这润物无声的转变,正是崇文街小学“以礼立人、以文化人”初心滋养的沃土,让“礼”与“文”自在生长,绽放馨香。
文明育魂的春风,同样吹拂着街巷相连的社区。
建东街时光里美食文化城,新换的灯箱与整齐码放的水果筐,晕开市井文明的暖意。摊主郭景辉边擦拭案台边感慨:“从前市场乱糟糟的,现在翻新后,咱自己都愿意把摊位收拾得干净明亮。”
他手机里存着新旧对比的照片:从过去满地果屑的杂乱到如今锃亮的案台,从拥挤昏暗的过道到宽敞明亮的通道,每一张都在诉说着从“将就经营”到“舒心守摊”的转变,更藏着客人从“捏着鼻子选”到“放宽心挑”的自在。
留义社区的红白理事会公约上,悄然记录着这场“革命”:彩礼控制在10001元以内,婚礼宴席数不超15桌,上礼一律不超100元,除婚丧外,满月、庆生、升学等事宜仅限亲属小范围操办,不随礼收礼……
当彩礼不再攀比厚度,百元心意足以承载淳朴祝福。老书记宋金锋翻着泛黄账本感慨:“过去为婚宴借钱的不见了,因份子钱闹别扭的少了,大伙儿的心思啊,都扑在怎么把日子过得更红火上。”
变化,数字可证——省下的钱,流入了社区书屋、健身广场、便民服务站。移风易俗成了家家自觉,文明的根系已深扎乡土。
在这幅文明长卷中,动人的笔触还来自那些平凡的身影。
近年来,孝义市注重发挥时代楷模、身边好人和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持续开展“孝义好人”“道德模范”等系列典型人物评选活动,推选吕梁市级及以上好人、楷模37人,选树孝义市级好人110人、楷模97人。这些被街坊邻里看在眼里、记在心头的榜样,如星火般在城市的角落传递温暖。
巷陌深处,道德模范李冬花用八年晨昏的灶台烟火,为叔伯爷爷与家撑起一方晴空。从接来孤老奉养三餐,到只身赴京为儿求医,她把“孝”织进柴米油盐,以柔韧肩头,扛起文明家庭的脊梁。
城市经纬间,孝义市志愿者协会十二载步履不停,“孝爱满城,义暖万家”——焐热孤寡老人的岁月,点亮困境儿童的星光。上门护理的足音,课业辅导的身影,让“义”的暖流奔涌不息,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焕发新生。
这一个个坚守与奉献的剪影,正是孝义这座文明城市最生动的注脚——以家风之美聚合力,以大爱之姿暖全城,让“孝”“义”之光始终照亮前行之路。
孝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好人馆里,本土好人的故事不仅静陈于展柜。这些带着灶台温度、街巷气息的事迹,更走出展厅,跃上社区公告栏、公园长廊、广场展板。
孝义人笃信“德不孤,必有邻”。文明的种子,在街谈巷议间悄然扎根。
漫步整治一新的背街小巷,暖意常不期而遇:墙绘旁新设的健身器上,老人和着音乐舒展筋骨;菜场升级的公平秤前,摊主笑着帮顾客复秤;公交车里,年轻人起身让座,相视一笑的默契暖过言语。
正如退休教师霍朝奎讲家风时,那句随口道来的“礼让三分心自宽,飞线理清天地宽”,竟成了留义社区老街坊常挂嘴边的“新俗谚”。崇文街小学的学生在作文里写道:“原来英雄不用身披铠甲,把平凡日子过出光来,就很了不起。”
从老人到孩童,文明的认知在代代相传中愈发深刻。这大概就是“文明育魂”最实在的样子,是“美德润民”最真切的模样。
文明塑形
匠心营城经纬交织焕新颜
天刚亮透,崇义园便醒了。假山石缝里露珠欲滴,映得湖面碎银点点。东侧球类区,几名中年男子挥拍正酣。太极方阵里,72岁的郭孝英压低嗓门喊节拍,没有人开音乐——“这几天娃儿们中考呢”,大妈们招式慢悠悠的,倒比往日多了份静气。
西边藤蔓下,老人围拢石桌,报纸铺开。戴老花镜的李大爷指尖点着标题念:“文明啄木鸟‘氢’装上阵,‘啄’出文明新气象。”老街坊笑着接茬:“咱崇义园这石桌也是去年换的,文明创建真给咱办了实在事!”
住在周围的街坊常念叨:“能在家门口有这么块地儿,打球、唠嗑、还能看湖景,真真是文明创建带来的福气。”
文明创建的和风里,郑兴公园悄然换了新装。
这座7.2万平方米的公园,承载着数代人的记忆。曾几何时,因设施陈旧、环境杂乱,那本该推窗见绿的地方,竟成了人人绕着走的臭水塘。经9个月紧张施工,提升改造工程于2024年5月15日竣工开放——
从北门步入,新增的“孝”文化浮雕广场,成了市民新的打卡地;公园内,假山润了色,人工湖清了波,划分出了游览、健身、儿童活动等区域;上百种新栽的金叶榆、高杆月季挨挨挤挤,风一吹,绿浪叠着花香漫过来。
“早上送完娃,绕着公园走两圈,树叶味儿混着草香,比家里净化器还舒坦!”家住鸿禧苑的市民范爱琴甩着胳膊走过健身步道,脚步轻快。“星期天经常带孩子过来,他就爱打篮球、踢足球,现在家门口有这么干净、安全、舒适的环境,孩子特喜欢。”有人笑着说,“新铺的草坪软乎乎,孩子摔着也不怕,周末就盼着来这儿耗上大半天。”登上高处眺望,夜色中的公园更显迷人,“你瞧这夜景,搁以前想都不敢想,活脱脱大城市的公园嘛!”
这满公园的鲜活劲儿,正是文明城市里藏不住的幸福。
“依托百姓舞台,我们将开展非遗文化展演,票友协会、锣鼓协会、秧歌协会会定期演出,还会组织青少年公益比赛,免费开设培训课程。”郑兴公园管理处负责人赵艳琦介绍,这些活动极大丰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公园成为孝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寻常的市井晨光里,藏着孝义文明塑形的密码——用绣花功夫织就经纬,以工匠精神重塑肌理。
老旧小区改造的“刻刀”,同时也正细细雕琢着孝义城市发展留下的时光印记。城建东小区里,新铺的水泥院子平展展的,划好的停车位里停着几辆电动车,居民武冬梅缓步走过,再不用像从前那样绕着水坑走。
80年代建起的孝中宿舍,在“微创手术”式改造中重焕生机:曾经在空中缠绕的飞线被埋入地下,住户们扶着新换的不锈钢扶手下楼,脸上的笑纹里盛着暖意。
府前街新苑小区里,100户居民已经自治小区14年。老旧小区改造启动后,63岁的党支部书记王新华便成了工地上的“常客”:每天都要去查看暖气和雨污分流管道的铺设情况,盯着充电车棚的施工进度。“自家小区的事,不上心咋行?”他边用手敲敲刚砌好的路沿边说,质量得把严了,大伙住着才能踏实。
曾经逼仄得转不开身的老院子,如今路面光洁,设施贴心。晨光穿过擦亮的窗棂,落在居民舒展的眉梢,满是日子的安稳劲儿。
孝义市文明办副主任郝树一的工作记录上显示,群众主动参与的文明微改造已达百余件——卫生死角变口袋公园,老旧小区的“蜘蛛网”飞线理成了整齐的线路,拆了围墙通了“心墙”……这些细碎的温暖拼成了城市的文明基因,让共建共享的理念融入了每个孝义人的生活。
乡野的蜕变,也在不经意间晕染出诗意。
仁义村就是文明乡风与乡村振兴融合的生动样本。步入新村,街巷净朗,山楂树、矮樱依偎着红色文化墙。72岁的郭金生笑言:“这两年变化大,街巷美化亮化,家家完成下水改造,环境越来越好。”
这变化,是村党支部书记付建文领着乡亲一锹一镐干出来的:街道绿化持续加强,太阳能路灯和监控设备陆续到位;厕所革命落地见效,家家用上冲水马桶,公厕也干净卫生;近3公里污水管网建成,陈年垃圾与“十乱”现象得到整治。
环境变好了,村里的文化味也越来越浓。深挖红色资源,建起了“永远的东方红”毛泽东像章展馆、孝义党史馆等红色展馆;用石材和窑洞元素搭起“微景观”,把乡愁稳稳留住。每逢节假日,研学学子、观光游客络绎不绝,一年能接待超10万人次,成了孝义的“红色名片”。
村貌新了,产业活了。靠“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芦笋种植年销165万元,带动百余人就业,盈利后家家入股分红;规划建设了自助餐厅、特色民宿、商业街等项目,乡村旅游富了村民口袋;汾酒厂2万吨原酒项目落了地,村里流转了土地300余亩;6000立方米冷库即将投用,反季销售指日可待。仁义村多业并举,正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行。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注脚;旅游,是一座城市最亮丽的名片。
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孝义老城,曾几何时,它设施陈旧、环境杂乱,汛期倒灌,城排淤堵,经过一年多的精雕细琢,2025年5月1日,老城区向市民敞开怀抱,重现一水护城、碧带环廓的古韵风貌,行走其间,绿树成荫环绕湖畔、古朴石桥横跨碧波,一排排青砖灰瓦的明清建筑错落有致。
在“老城记忆 时尚经典”2025年孝义老城五一群星演唱会上,歌手周艳泓说道:“第一次来孝义,我就被这里深深吸引了。特意在老城转了又转,居民家门口干净整洁,处处都是生活的暖意。更没想到的是,老城里还藏着时尚的气息,传统与现代在这里融合得恰到好处。《暖春》这首新歌送给孝义觉得再适合不过了——她就像一座永远春天的城市,不仅有老城焕新的蓬勃朝气,更有‘崇孝尚义’的城市温度。”
7月6日的孝义,夜空因球迷的欢呼声而分外绚烂,2025山西“村超”圆满收官,现场观众超1.5万人次。太原球迷李义专程赶来观战,除了精彩的比赛,现场秩序井然,中场文艺节目、无人机表演以及场外的非遗文创展示展销等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言语中都是对孝义的喜爱:“中午咥面,晚上看球,面食小镇的面食很有特色,孝义人崇孝尚义,热情友爱!”
文明铸制
善治密码绣花功夫绣永恒
“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反让大家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沉甸甸的荣誉,正倒逼我们不断攀向更高处。”一次次专题推进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孝义市委书记刘世庆言辞恳切:“创城不易,守城更难。城市治理,需有绣花般的精细,更需滴水穿石的韧劲。”
“文明创建绝非做表面文章,必须以制度之刚,破治理之难!”孝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清智话语铿锵。
创城,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从基础建设到城市管理,从文明素养到市容市貌,孝义市上下勠力同心,各司其职又紧密协同,以“宁可多干,绝不漏干”的劲头,一砖一瓦夯实文明根基。
孝义市量身定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从常态考评、问题交办,到监督曝光、约谈问责,环环相扣,织密闭环管理网。市委组织部将创城实绩纳入年中考核和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压紧压实责任;市纪委监委剑指创城中的不担当不作为,约谈整改,筑牢纪律堤坝;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城市服务中心强化动态跟踪,持续激发奋进力量。
市、乡、村三级联动,如精密齿轮咬合运转,将文明动能传递至末梢。市级领导躬身入局化身“网格长”,将网格精耕为“责任田”;市直部门负责人常态巡查,手机里存满垃圾清运、飞线整治的前后对比图,细处也不放过;万名党员干部化身“志愿红”,斑马线前的疏导,楼道里铲除“牛皮癣”的刮刀声,共同绘就生动的治理画卷。
“这些年,常态化文明创建已经成为了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人人都是城市形象代言人。”文明城市服务中心主任许卫晟道出众人心声。晨光熹微,孝义街巷,党员干部的脚步声日日回响。翻开工作笔记:社区网格员电话、商铺“三包”责任人、墙根绿植养护周期……这些细碎的“文明密码”,记录着孝义市从“创城”之初到如今“守城”的每一步跋涉,字里行间浸透着久久为功的定力。
巷陌深处,环卫工躬身清理卫生死角,扫帚在晨光中划出弧线,拂去的不只是垃圾,更是城市“沉疴”;商铺门前,执法人员挨户讲解“门前六包”,耐心换来商户从“要我做”到“我要做”;公园绿荫下,绿化工巧手修剪枝叶,忙碌身影间,草木愈发葱茏。
顶层设计的“硬框架”下,跃动着温热的“五分钟响应圈”:“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民意渠道,居民“随手拍”反映垃圾堆积,两小时内清运车轰鸣而至;乡镇“文明积分超市”里,村民用清扫街巷攒下的积分换瓶酱油,货架数字的跳动,正是治理效能的脉动。正因全市上下始终保持“赶考”姿态,一场场专项整治方能攻坚克难,文明创建得以行稳致远。
十字路口、街巷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冬日寒潮,一场文明“大考”淬炼城市温度:凌晨四点的客运站,志愿者挥锹开道,积雪中新辟的通道,映亮旅客笑颜;高速冰封路段,志愿者深一脚浅一脚抬着保温箱,递到司机手中的热粥,腾起暖心白雾。志愿者协会会长贺小玲以此为荣,她说:“‘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全市人民共同的梦想,能出份力,我骄傲!”他们用实际行动落实文明创建工作,共同建设着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美丽新孝义。
当晨光吻过胜溪湖的柔波,月季新蕊上的露珠,折射着文明的光华——那是万千志愿微光汇聚的星河。
当暮色轻抚社区的墙画,二十四孝故事旁,“孝”“义”的根须在代际传递中愈加深厚。
当春风又绿孝河岸,时光的年轮,已深深镌刻下这座城市如何以绣花功夫,将制度之刚化作治理之暖;又如何将无数凡人微光,汇聚成照亮前路的文明火炬。
文明之路永无终点,恰似孝河奔流不息。孝义,向着“崇孝尚义融于血脉,文明新风蔚然成习”的恒久愿景,步履不停,再赴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