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海亮:播撒科学火种 点燃创新梦想
□ 本报记者 李亚芝
在吕梁学院,“格物实验室”正悄然成为孩子们探秘科学的乐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教师车海亮,怀揣“做趣味实验,感受物理魅力”的初心,将物理的奇妙种子深植家乡土壤。他不仅激发了数千名孩子的科学热情,更矢志打造一个立足吕梁、辐射全国的科学教育品牌。
破土:从忧思到行动,趣味实验室的诞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的光环,并未让车海亮留恋大城市的科研殿堂。他选择回到家乡吕梁,站上吕梁学院物理系的讲台。然而,教学实践中的观察深深触动了他:学生们往往能熟记理论公式,却在面对生活现象时束手无策,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清晰可见。更深一层,他明白家乡的基础教育长期疲于应对升学考试,孩子们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本真的兴趣,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被悄然消磨。“物理不该是试卷上冰冷的题目和符号,”车海亮笃定地说,“它应该是有温度、可触摸、能激发无限灵感的。”
这份忧思与责任感,催生了一个坚定的想法:打造一个趣味实验室,让孩子们能亲手触摸物理的魔力,感受其无处不在的趣味。2022年,想法落地生根。他腾出一间办公室,清扫、布置,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充满趣味的实验课程。最初,这只是一个面向吕梁学院校内教职工子女的“试验田”。
神奇的科学现象、亲自动手操作的乐趣,瞬间俘获了孩子们的心。课堂上学到了知识,孩子们回到家依然兴致勃勃地尝试复现实验。在口口相传下,课程从最初的寥寥数人,迅速扩展到十几个、几十个孩子。家长们对这位博士老师的信任与日俱增,纷纷将孩子送到他的趣味课堂。
随着课程日臻成熟并赢得吕梁学院校领导的认可与鼎力支持,车海亮有了更坚实的后盾。去年,他投入更多心力,对实验室进行了重新改造和升级,并正式赋予其一个承载着千年智慧的名字——“格物实验室”,寓意“格物求知,穷理致用”。步入这间不算宽敞的实验室,“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最贴切的形容:各类实验工具分门别类、井然有序;3D打印机低鸣运转,展示着科技的力量。两排可灵活移动的课桌置于中央,空气中仿佛还萦绕着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欢快的笑声和恍然大悟的惊叹——这里成了孩子们探索的工坊,更是想象力与好奇心自由翱翔、碰撞火花的科学乐园。
抽枝:走出校园,播撒科学火种与分享红色故事
“格物实验室”的物理围墙,挡不住孩子们求知的渴望,更束缚不了车海亮播撒科学火种的决心。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与信心后,他开始带着精心打磨的趣味物理课程,大步走出校园,走向图书馆、福利院、社区和吕梁市内外众多中小学。
科普讲座现场常常座无虚席。孩子们被一个个新奇有趣的实验牢牢吸引,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每一个步骤,聆听着每一个原理讲解。当实验最终呈现出震撼人心的效果时,现场总会爆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呼声,那是科学魅力最直接的共鸣。
车海亮坚持小班授课模式,以保证互动和体验质量,这使得他的课程名额在家长群中成了炙手可热的“稀缺资源”。报名表一经发布,往往不到一分钟就被抢订一空,“秒杀课”的名号不胫而走。家长们的认可与感激,是车海亮持续前行最核心的动力源泉。“孩子对科学实验特别着迷,我们一直以为这种高质量的、能激发兴趣的课程只有大城市才有。”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由衷地感叹,“真没想到在咱们吕梁这样的小城市也有了,而且还是大学博士老师亲自主导创办的,我们感到特别放心,也特别感激。”这些来自家长和孩子们真诚的反馈,车海亮都视若珍宝,细心珍藏。它们无声却有力地印证着他所坚持道路的正确性和价值。
科普的足迹不断延伸:从恒大幼儿园、廷亮中学、吕梁市第二中学到壹基金儿童服务站、吕梁市社会福利院、交城县科技馆,“格物实验室”的旗帜插遍了吕梁及周边地区的众多教育机构和公益场所。与此同时,在吕梁学院校内持续开展的科学实验课堂也深受本校学生欢迎。累计至今,车海亮及其团队已开展各类科普活动超过150场,惠及学生及公众超过6000人次,将科学的种子播撒在越来越多孩子的心田。
车海亮的科普探索并未止步于传播基础科学知识本身。他敏锐地捕捉到吕梁这片土地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并创造性地将其融入课程设计,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科普”融合路径。今年6月7日在吕梁市图书馆的一场活动中,他抛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雷队长是用什么武器打败了日军?”孩子们异口同声且兴奋地高喊:“投石机!”这个充满历史情境的回答,瞬间点燃了课堂气氛,并自然而然地开启了一场关于杠杆原理与古代战争智慧的生动教学。
这种将革命历史故事与科学原理讲解巧妙结合的新颖方式,成功实现了科学育人与红色文化育人的双重目标。车海亮进一步深化探索,将更多吕梁的红色故事通过舞台戏剧表演等更具沉浸感的形式融入课程,实现了科学、历史、工程、艺术等多学科的有机融合。孩子们在动手操作投石机模型、理解杠杆原理的同时,也身临其境地了解了家乡土地上曾发生过的峥嵘岁月和英雄事迹,潜移默化中激发了爱国爱乡的深厚情怀。
成林:打造品牌,构筑本土科学教育新生态
随着“格物实验室”的影响力日益扩大,车海亮与更多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一个普遍存在的焦虑清晰地浮出水面——在吕梁这样的小城市,家长们普遍苦恼于如何为孩子找到优质、系统、持续的科学教育资源,以有效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面对日益增长的系统性需求,如何突破现有模式的局限,将优质的科学教育惠及更多孩子,从而整体提升下一代人的科学素养?这成为车海亮深入思考并积极实践的核心战略课题。
他清晰地认识到,要真正解决本地科学教育的“缺口”,必须走品牌化、系统化、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车海亮不再满足于组织零星的公益活动,开始着力构建一套完整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学科普课程体系。他的目标是打造一个根植吕梁、服务山西并具有全国视野的本土科学教育领军品牌——“格物实验室”。
车海亮充满信心地介绍:“我们的课程亮点非常明确,一是AI赋能,打造沉浸式情景教学,构建如游戏闯关、情景剧场等多元互动场景,让孩子们在高度沉浸的环境中自然而然地吸收知识、理解原理;二是聚焦学生主体性,课程设计始终围绕学生展开,通过精心引导,激发他们主动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着力培养其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三是跨学科融合,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物理实验与历史、工程、技术、艺术等领域知识无缝连接,培养孩子的复合型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目前,首期定价1000元的13节体验课程测试已经结束,市场反馈积极,验证了课程的价值和家长的接受度。这标志着“格物实验室”从早期的公益探索和口碑积累,正式迈向了可持续的品牌化运营阶段。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博士到吕梁学院的教师,从一间简陋办公室里的“小打小闹”到初具品牌效应、拥有系统课程体系的“格物实验室”,车海亮用扎实的行动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教育理想与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