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润民心
——兴县蔚汾河生态治理的生动答卷
□ 本报记者 刘小宇 通讯员 张亚东
清晨,阳光洒向兴县蔚汾河,河面波光粼粼。一群赤麻鸭呼啸而至,或腾空翱翔,或在水中嬉戏游弋,红褐色的羽毛在阳光下格外耀眼。岸边,孩子们欢呼着,吸引了不少市民驻足凝视,给沉寂已久的蔚汾河带来勃勃生机。84岁的马玉明老人驻足凝望,布满皱纹的脸上漾开笑意:“瞧这些精灵,多稀罕!搁二十年前,想都不敢想啊!”
马玉明是蔚汾河沧桑巨变的亲历者。这条兴县的“母亲河”、黄河的一级支流,曾是多少市民心头的伤疤。“1996年那场大水,沿河房屋无一幸免,洪水退去后城里淤泥一米多厚,清理了三个月才清理完。”老人声音低沉,浑浊的眼中泛起痛楚。那时的蔚汾河,是条不折不扣的“臭水沟”:垃圾堆成山,污水横流,汛期的洪水更像猛兽,时刻威胁着两岸人家。
自小在河边长大的白拖蛮,同样对蔚汾河的生态变化有着深刻的记忆。“生态最差的时候,河里臭气熏天,鱼虾几乎绝迹。”他皱着眉头,对过去那不堪回首的场景记忆犹新,“如今可大不一样了,环境好了,水鸟也多了起来,赤麻鸭、鸳鸯、大雁都来了。”白拖蛮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言语中充满了对当下生态环境的赞美。
如今的蔚汾河,早已旧貌换新颜。沿着河岸漫步,只见霓虹闪烁,现代化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河水的波光,与岸边的人行步道相得益彰。音乐喷泉随着悠扬的旋律翩翩起舞,水柱在灯光的映照下变幻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令人目不暇接。这里,已成为兴县一张熠熠生辉的亮丽名片,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游玩。
近年来,兴县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致力于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的协同发展,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特别是蔚汾河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为这条古老的河流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河上建立的污水分流箱涵,有效解决了污水排放问题,让河水重新恢复了清澈。同时,精心打造的人行步道,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还形成了“空—地—水”三维一体的观光新模式,让人们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赏蔚汾河的美丽风光。
“生态兴,则文明兴”。兴县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程”经验,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在治污方面,下大力气改造燃气锅炉、取缔燃煤锅炉66台,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同时,新建两座污水处理厂,对雨污分流管网进行了长达7.4公里的改造,大大提高了污水的处理能力。在净气方面,通过一系列严格的管控措施,空气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2024年,全县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1天,在全市排名第三。在植绿添彩方面,坚持“绿化、彩化、财化”同向发力,同步实施身边增绿工程。仅2022年,就对静兴高速、北山公路、瓦裴线三条通道进行了大规模的绿化增彩,共完成人工林栽培19100亩。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65.0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3年的11.28%提高到了19.02%,增长了7.74个百分点。如今的兴县,“兴县蓝”已成为常态,空气日益清新,绿色成为了这座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此外,兴县还结合县域林草资源分布特点和保护发展需要,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三级林长工作体系。全县共设立三级林长286名,聘用护林员1600名,实现了“林长+管护员”全覆盖。各级林长各司其职,层层压实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格局。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兴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治河护河,换来的是水清河美、鸟翔鱼跃的美好景象。如今的蔚汾河,已真正成为兴县人民的幸福河。“推窗见绿、出门即景”,这已不再是人们的奢望,而是兴县生态变化最直观的体现。夜幕降临,花灯初上,伴随着悦耳的音乐,晚饭后的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地来到就近的口袋公园。孩子们在公园里嬉笑玩耍,大人们则悠闲地散步聊天,还有一些人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在这片3168平方公里的红色热土上,到处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气息。
“护河”行动不仅换回了生态红利,也为兴县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蔚汾河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周边的文旅产业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他们被这里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所吸引。兴县正以蔚汾河为纽带,持续推进生态建设与产业转型,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蔚汾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这条河成为兴县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引擎。”兴县相关负责人的话语坚定而有力。
傍晚的蔚汾河畔,依然是兴县最热闹的地方。马玉明老人像往常一样,慢悠悠地来到河边遛弯。他看着河边嬉戏的孩子、健身的人群,还有那些精致小巧的“口袋公园”,脸上满是满足的神情:“瞧瞧,推窗见绿,出门是景!这日子,舒坦!”环境的改善,生态的变好,已成为街头巷尾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对如今的生活充满了感恩与珍惜。
“这好光景,得守住!”马玉明老人望着波光粼粼的河面,目光坚定,声音虽然不大,却字字清晰有力。此时,一群赤麻鸭从水面上掠过,发出清脆的叫声,仿佛在回应着老人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