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好社区“三张清单” 兑现居民“幸福账单”
兴县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奏响群众幸福“欢歌”
本报讯 (记者 刘少伟) 缺什么就补什么,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今年以来,兴县以“四双”机制为抓手,以党建联建为纽带,聚焦社区发展堵点和居民生活需求及组织资源优势,创新推出“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工作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激活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
“以前想反映个问题,不知道找谁,现在好了,社区党员主动上门问需求!”家住兴县振兴社区的李大爷高兴地说。群众日益增长的幸福感得益于该县推行的“需求清单”。坚持“缺失什么补充什么,需要什么提供什么”原则,该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党员走进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和说事议事等方式,每周动态掌握社区与居民的实际诉求。对收集到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梳理分类,形成精细化、精准化的需求清单,为精准服务提供了依据,构建“群众点单——组织派单——党员接单”的闭环服务链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有了需求,还要有资源对接。该县秉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增效”理念,各社区与报到服务单位建立起全方位、深层次的联建机制,组建跨领域、跨层级的“党建联建共同体”,通过组织联建充分释放“1+1>2”的叠加效应。引导117家机关事业单位主动到16个社区报到,填写《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服务记录卡》和《党员到社区报到情况登记表》,全面挖掘党建、教育、医疗、法治、就业、社会服务等资源优势,形成120余张精细化资源清单,构建起了“社区党委统筹——联建单位协同——资源精准对接”的治理体系,为基层治理注入多元力量。
真正将需求与资源有效对接,最终落地为惠民服务的,还离不开“项目清单”。该县聚焦“党建引领 联建聚力”主线,定期召开社区党建联席会议,邀请共建单位负责人、物业管理人员、党员和居民代表等多元治理主体共同参与。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的精准匹配,形成项目初步方案,兴县县委组织部与乡镇党委全程跟进指导项目优化完善,并分批次公示项目清单,全力推动项目从“规划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实景画”。
截至目前,兴县各社区已累计收集居民意见建议160余条,系统梳理出社区治理、政策宣传、环境整治、物业管理、隐患排查等5项具体需求,通过“需求清单”与“资源清单”的精准匹配,已公示项目清单9批,涵盖党务知识培训、惠民政策宣讲、便民设施增设、矛盾纠纷调解等多个民生领域,切实将治理效能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