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有迹可循
——孝义市从“需求清单”到“幸福实景”的城市治理实践
□ 本报记者 张娟娟
“孩子放暑假有地方去,还能学画画、打篮球,我们家长很放心!”“累了能到驿站喝口热水、歇会儿,心里暖乎乎的!”……走进孝义市的社区里,居民们随口道出的“小满足”,正是这座城市以党建为笔,用“四双”机制绘就幸福图景的生动注脚。
近年来,孝义市持续深化“双报到双服务双包联双评价”(简称“四双”)机制,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下沉一线,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家门口的幸福”更加可感可及。
“伙伴计划”:给孩子一个多彩童年
“运球时要压低重心,注意脚步配合!”在留义社区的运动场上,体育教练正带着孩子们开展“五环之光”体育养成课,汗水与笑声交织成夏日里最鲜活的画面。这是共青团孝义市委“伙伴计划”的日常场景之一。
为破解青少年假期“看护难”、成长“陪伴少”的问题,孝义团市委创新打造“机关支部+社区+结对伙伴”服务模式,联合青年志愿者协会及多家艺术、体育机构,以留义社区和崇文街小学分校为固定阵地,推出三大特色服务:“五环之光”帮孩子养成运动习惯,“向阳而升”心理健康课疏解成长烦恼,“四叶草青春守护”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传统节日里,这里更是热闹非凡。元宵节的灯笼制作、端午节的包粽子体验、中秋节的民俗宣讲……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截至目前,“伙伴计划”已开展活动38期,服务青少年超1200人次,让社区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快乐港湾”。
“温馨阵地”:为职工撑起“暖心伞”
清晨6点,环卫工人王师傅清扫完路段,径直走进郑兴社区的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喝杯热水,给手机充会儿电,歇10分钟再接着干,比以前方便多了!”驿站里,饮水机、微波炉、充电插座等设施一应俱全,成了户外劳动者的“临时小家”。
这是孝义市总工会“提升职工生活品质”项目的一个缩影。依托社区党群服务阵地,孝义市总工会新建、改建了一批职工之家与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职工之家里,职工书屋、健身房、心理咨询室、技能培训室功能齐全,下班后读本书、健个身、学技能,成了不少职工的新风尚;爱心驿站则瞄准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休息、饮水、避暑、充电等“一站式”服务。
不仅如此,孝义市总工会还精准对接不同职工需求:为退休职工开设健康养生课,从饮食、运动等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夏季高温时,志愿者带着雪糕、凉茶走进驿站,为户外劳动者“送清凉”。今年以来,两类服务阵地已累计服务职工及户外劳动者9.5万余人次,让“娘家人”的关怀无处不在。
“暖心帮扶”:为困境家庭点亮希望
“阿姨,这道数学题我还是不太懂……”周末的府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困境儿童小溪(化名)正拿着作业本向志愿者请教。这是孝义市妇联“暖心课堂”的常规场景,也是妇联党组织“关爱困境儿童与家庭”帮扶项目的重要内容。
为让帮扶更精准,孝义市妇联先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摸排,为每一位困境儿童建立详细档案,再联合专业心理咨询师、教育工作者,开设涵盖学业辅导、心理疏导、兴趣培养等“暖心课堂”。不仅如此,妇联还推行“一对一”家庭帮扶,定期走访困境儿童家庭,送去生活用品、学习资料,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
“以前孩子不爱说话,现在愿意和我们分享学校的事了。”一位困境儿童家长的感慨,道出了帮扶的温度。今年以来,孝义市妇联已开展“暖心课堂”9次,走访慰问4次,赠送学习资料15套,用点滴行动为困境家庭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上门服务”: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咨询营业执照办理,工作人员还帮我整理了材料清单,省得我来回跑市民服务中心了!”尚义峰社区商户李女士的点赞,源于孝义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的“下沉服务”。
针对尚义峰社区商户多、人员构成复杂的特点,孝义市行政审批局主动认领“政务服务咨询帮办”项目,将政务服务窗口“搬”到社区里。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现场讲解政策、帮办审批业务,手把手教商户操作线上办事流程;同时创新推出“问题需求调查”“二维码留言”“公开联系电话”等渠道,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从引导个体户现场办理营业执照,到深入企业指导项目审批流程,再到及时解答群众的社保、医保咨询,该局用“上门服务”破解“办事难”。仅九月,就已解答并反馈群众诉求6条,让政务服务既有“速度”,更有“温度”。
如今的孝义,“四双”机制如同一根纽带,将资源、服务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从孩子照护到职工关怀,从困境帮扶到便民办事,孝义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将“民生愿景”变为“幸福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