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源,那一碗粉浆
□ 侯晓东
关于丰源我想说的、想写的太多太多,但今天我不得不把精彩动人的丰源故事淡淡隐去,与各位聊一聊丰源那碗可口的粉浆。在汾阳粉浆并非丰源独有,但丰源却把粉浆做成了一道待客必上的传统美食。
粉浆源于汾阳人引以为豪的传统美食绿豆旋粉。汾阳旋粉是汾阳人逢年过节或待客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凉拌菜类特色食品,其外表呈浅黄色,晶莹透亮,其质柔软润滑,食之清凉爽口。汾阳旋粉的制作工艺极其讲究,其分为精选绿豆、培育酸浆、制作粉面和制作旋粉等四大步骤十二个流程。磨制绿豆旋粉衍生出大量浆水,会过日子也琢磨着过好日子的汾阳人不忍心把浆水弃为废水,渐渐发现从磨坊打回的浆子放到居家的火火上发酵2-5天闻着有点酸味,这酸味好似老北京的豆汁。有了这一惊奇的发现,便有了这碗粉浆,巧妇随手在浆水锅里放一把干粉条、撒一把黄豆去煮,待浆水煮沸飘起浮沫时,拿勺子不停地搅拌一番,直到浮沫没了,在放小米开始熬,快熟的时候再放入豆腐,出锅时加盐,再用麻油把葱煸炒至金黄色放入锅里就成了一道美食。
话聊至此,我与丰源董事长闫育智首先想到的是明代皇室及庆成王府、永和王府对汾阳的饮食习性的潜移默化,以及随后想到的是近当代在北京和天津的汾阳商人以及他们的后裔,想到随着汾商传入汾阳本土的虾酱豆腐与圪枝茶。虾酱豆腐与圪枝茶都不源于汾阳本土,但前者成了汾阳人口中的一道美食,后者成为困难岁月里汾阳人的时尚饮品。有人说,虾酱豆腐源起于走天津的汾阳商人。一年四季人在外头心在家,总想着回家时带点啥,渤海之滨海河边活鱼多得是,但碍于当时落后的交通,千里迢迢不便携带日久变味,也碍于柜上店里小伙计学徒工收入微薄,只好把小虾小蟹磨成酱与浓浓乡情一并装入瓶中带回汾阳老家。由此有了海水与汾水的交融,有了汾阳豆腐与天津虾酱的爆炒。这是传说吗?这是臆断吗?在当今大开放的背景下回望遥远的从前,回望曾经的过往,我觉得虾酱豆腐落户汾阳的缘由还说得过去。如果说是从天津带回虾酱而后有了虾酱炒豆腐的话,那么喝惯了老北京豆汁的汾阳人,妙用汾阳本土的磨制绿豆旋粉衍生的浆水做出有老北京豆汁的味道粉浆也不足为奇。开放的舌尖包容开放的美食,行走的汾阳人总能在行走中让各方美食在创新中落户汾阳,转化为汾阳本土的一道美食。写到这里,我想起近年来汾阳脱颖而出的国家级金厨和中国晋菜大师获得者解亚山和我为他写过的颁奖词:烹饪是艺术,他将虹鳟鱼和羊肚菌糅合,将汾州香小米与辽参混搭,在山珍与海味中锤炼厨艺,在家乡风味与远方美食中创造神奇。糅合与混搭是厨艺,荣获金奖的菜与流落在寻常百姓家的虾酱炒豆腐以及丰源的那碗粉浆,不都是在糅合与混搭中渐渐成为汾阳美食的吗?糅合与混搭来自岁月的冶炼和嬗变,是人间烟火的氤氲和升腾,也是日常生活在时代变迁中的取舍与扬弃。
丰源的那碗粉浆,来自闫育智童年味蕾上的记忆,来自他奶奶的厨艺和母亲和他这一代的传承。他说:40多年前的春节前后,美好的记忆之一,是蔬菜公司凭证供应的旋粉与奶奶熬制的粉浆。那时,旋粉是每逢年国营汾阳蔬菜公司柜台上发号与时令年货搭配供应的季节性食品,也是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汾阳人短暂流行的小吃,随之由蔬菜公司配买的是旋粉的衍生品——浆水。那些年,汾阳人常说:“好过的时节,难过的日月”。汾阳旋粉和粉浆就成了那个年代难过日月里的冗长等待,和好过时节餐桌上的短暂分享。那些年,旋粉与粉浆刚刚撩起舌尖上的味蕾,一过正月十五,街市却再无此物。那时天很冷,还想过把舌尖瘾的人家,便试着把磨制的绿豆面加上少许白面,置于汾阳方言的“火火”(灶台)上发酵,发酵后的味道闻起来像脚汗臭味。至今,育智仍记得灶台前奶奶扬沸汤、去浮沫、沸汤中煮生黄豆、干粉条、黄小米、土豆丁和干煸花椒至黄而不焦的那种娴熟技艺。母亲接过奶奶的厨艺熬制粉浆时,已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伴随着生活条件与仓储设施的改善,旋粉与粉浆不再受季节冷暖的羁绊而成了汾阳人的四季美食。这个时期的粉浆渐渐加入了花生仁、腰果仁等,也开始有了与之相伴的砂锅炖羊肉。一碗粉浆,加入干煸后的桃仁碎、花生碎等佐料,嗜好者再加入一两勺香喷喷的砂锅炖羊肉,再配之以烙饼或发面饼、油炸馍片即可开食。丰源创业伊始,丰源的餐桌上就有了粉浆。10多年来,丰源餐桌上的菜品时常更换,但粉浆却几乎每宴必备。
南来北往的客户来丰源,一碗粉浆端至面前时常引人好奇,主人有时也会随之做一番讲解,而餐后常被人点赞。来自南开大学的山西籍教授吃后说:这碗粉浆,是一碗素头脑。教授之言让我想起了随育智在太原清和元品尝传统名吃头脑时的情景。太原小吃“头脑”,是由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医学家傅山发明,为药膳食品,对人体有滋补作用。好一碗“素头脑”,是否是吃过太原小吃头脑后汾阳人的转化与创新呢。我不得而知,也不愿在此深究。明末清初时,傅山先曾居于汾阳却是载入《汾阳县志》无需辩驳的史实,在汾阳也留下先生的诗文墨宝和先生配置竹叶青酒的史话。
缘于友情,也缘于工作,我时常被奉为丰源宴席上的食客,也常与南来北往的客商、嘉宾分享丰源餐桌上的那碗粉浆。丰源那碗粉浆,是绽放在我舌尖上的味蕾,也是伴随客商走出去,氤氲着汾阳丰源烟火味的诗与远方,与那碗粉浆一起走出去的是丰源崛起于祖国各地的网架钢结构。网架钢结构是蜚声海内外的丰源制造,而那碗粉浆却是丰源别具特色别有风味的小吃。我由衷感叹,在丰源,生产与生活同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