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幸福“开路”
——岚县以交通强县擘画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 本报记者 高茜 韩笑
交通,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近年来,岚县以改善群众出行条件、赋能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构建高效便捷、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坚实支撑。
桥通民心 城市“血脉”更通畅
暮色刚漫上岚县的天空,裕丰桥旁的夜市就热闹起来。卖烤面筋的刘大姐麻利地摆好摊位,看着桥上穿梭的车流,笑着和老主顾唠嗑:“以前桥窄人挤,城管同志来维持秩序都费劲,现在新桥这么敞亮,咱做生意也安心!”这烟火气里的变化,正是岚县五桥建设赋能民生的生动缩影。
岚县城里,一条岚河穿城而过,南北相望。依河而生、伴河而兴,在岚河上多建几座宽阔的桥,连接南北,是岚县人民一直以来的愿望。2024年9月,随着双向四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复兴桥建成通车,岚县新建的秀容桥、崇文桥、裕丰桥、迎宾桥、复兴桥五座大桥全部通车,真正实现了“五桥同建,南北同城”的新格局。
“以前过秀容桥,我骑着警用摩托都得小心避让,早晚高峰堵成‘一锅粥’,剐蹭事故天天有。”交警小陈回忆起改造前的场景直摇头。彼时的秀容桥(原岚河大桥),11.75米的桥面挤着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居民张阿姨送孩子上学,常因拥堵迟到,“孩子急得哭,我也跟着上火,桥窄车多,交警同志嗓子喊哑了也管不过来。”崇文桥同样难堪重负,城镇化让人口集聚,早晚高峰过桥堪比“闯关”,车主小赵吐槽:“见缝插针式开车,剐蹭风险高,心里天天‘悬着’”。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岚县打响桥梁建设攻坚战。复兴桥借高速建设契机拓宽至37米,双向四车道配慢行系统,解开337国道的拥堵死结;秀容桥改造时,施工队白天设警示带保通行,夜里挑灯赶工,2023年国庆通车那天,31米宽的桥面上,车流如溪水般顺畅,小陈指挥交通时,心里亮堂得很;崇文桥扩建呼应群众呼声,从11.75米拓宽到31米,双向四车道让通行“呼吸顺畅”。车主小赵摇下车窗感慨:“再也不用见缝插针开车,这桥修到了咱心坎里!”
如今,五桥并立,像五道彩虹横跨岚河。迎宾桥串起县城与火车站,返乡青年小吴拖着行李箱快步过桥,“以前去车站得提前两小时,现在20分钟稳稳到”;裕丰桥连通校园与社区,放学时分,交警小李牵着小学生的手走过斑马线,桥下湿地公园里,散步的老人正对着晚霞拍照。
五桥飞架,串起民生期盼,完善城区路网,疏解交通压力,更提升城市品位。夜晚,桥上路灯亮起,照亮夜归人的路,也激活夜市经济,刘大姐的烤面筋摊前,又排起长队。
桥通了,南北同城的梦想照进现实,城市的脉搏,在畅通的车流里跳得更有力……
阡陌纵横 乡村振兴有“坦途”
清晨五点,普明镇菜农王大叔的三轮车碾过柏油路,轮胎与路面摩擦出轻快的声响。车斗里的甜玉米还带着露水,半小时就从田间送到了县城北盛集贸市场。
“以前路坑坑洼洼,玉米运到县城就不好了,现在路平车快,能多卖两毛一斤!”他一边卸货,一边给摊主递上最新鲜的玉米棒。
从城市桥梁到乡村路网,岚县交通建设的触角向广袤乡野延伸。近年来,岚县紧抓“四好”农村路建设契机,打通旅游路、发展产业路、接通断头路,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交通网串联起全县9个乡镇136个行政村,将一条条“致富路”修到农区居民家门口,探索走出了一条条农村公路与产业、旅游的乡村振兴特色发展之路。
一头是田间地头待上市的特色农产品,一头是群众对高品质果蔬的需求和期盼,让“菜园子”最快直达“菜篮子”,在此刻实现了“双向奔赴”。
现在驾车行驶在岚县农村,宽阔平坦的柏油路穿村而过,纵横交错的村内小路四通八达,一条条蜿蜒的农区公路串联起了美丽乡村的幸福图景。
界河口的马铃薯、东土峪的甜玉米……来自各地的土特产每天早晨汇聚一堂,吸引众多市民前来选购。
“这些玉米一看就是刚从田里摘回来的,还带着露珠呢,买回家煮一煮,小孩一顿能吃一根。”刚刚买完玉米的钱阿姨已养成了每天赶早市的习惯,“这些农产品不仅新鲜,还便宜,早上逛一逛,一天的菜都有了。”借助农村公路“连通成网、运输便捷”的优势,众多村民将自家农特产品拉到县城甚至省城售卖。
“现在路通了,车快了,来县城不到20分钟,不仅解决了农产品集中成熟时过剩问题,我们也能卖到合理的价格。”普明镇蔬菜产业园负责人高兴地说。
借助农区公路的发展,岚县各地的农副产品搭上“快车”,大大节约了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不仅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还鼓了农区居民的“钱袋子”。
路通则业兴。泽园新村的种植户算起了账:“以前游客嫌路远不愿来,现在公路修到果园边,周末自驾游客一波接一波,光采摘园的收入就翻了番。”
以路兴业、以业增收,农区居民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纵横交错的农区公路路网将城区和农区紧密连接,让本地优质农产品实现从农田到商超的无缝衔接,进一步促进本地农产品上市,带动种植户增收。
依托农村公路,电商也在广袤农村遍地开花。目前,该县9个乡镇服务站、108个村级服务站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打通了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通道,不仅实现了“土货”进城,还让“网货”下了乡,缩短了城乡之间的时空距离,有力带动了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成了公路交通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连心桥”。
截至目前,岚县农村公路里程已达七百多公里,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钢铁动脉 赋能发展新格局
城市桥梁的畅通让生活更便捷,乡村路网的延伸让振兴有底气,而高速公路的纵横交错,则为岚县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静兴高速是我省“四纵十五横三十二联”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静兴高速连接线北段工程的建成,让岚县正式融入省城一小时经济圈。而它也如钢铁动脉,将这片土地的田园风光与现代发展图景紧密缝合。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静兴高速岚县北服务区的屋檐,助农专柜前就热闹起来。货架上的岚县莜面堆成小山,旁边的竹筐里码着捆扎整齐的土豆粉条,玻璃罐里的黄小米颗粒饱满。
售货员李姐正麻利地给一位刚下车的货车司机倒沙棘汁:“师傅尝尝咱岚县的沙棘汁,山里野生沙棘榨的,维C多着呢!”
司机接过纸杯抿了一口,酸甜的汁液带着山野清香滑入喉咙,瞬间驱散了长途驾驶的疲惫。
“这味儿地道!给我来两箱,回去给工友们分分。”他竖起大拇指,爽快地扫码下单。手机屏幕上跳出的“满百减十”优惠让他笑开了花,“央企帮扶小程序真贴心,既能尝鲜又省钱!”
静兴高速的服务区,早已超越交通节点的单一功能,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岚县北服务区设立的助农专柜,通过央企帮扶小程序展销岚县莜面、兴县红枣等特产,让乡村振兴的希望在每一笔交易、每一次笑脸中慢慢生长。
不远处的广场上,“乡村振兴专场市集”的红色横幅随风飘动。村民刘婶守着自家的胡麻油摊位,玻璃瓶里的油体透亮,标签上印着“界河口村农家自榨”。
“以前油榨多了愁卖,现在服务区每月办市集,城里人开车来抢着买,上个月卖了三十多桶呢。”她边说边给顾客演示如何辨别纯胡麻油,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满足。
作为山西省交通网络的关键节点,这条高速自开通运营以来,为群众便捷出行、沿线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力量。在这里,高速公路不仅是出行的坦途,更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乡村振兴的连心桥。
从五桥飞架让城市舒展筋骨,到阡陌纵横让乡村焕发生机,再到服务执法让出行暖意融融,岚县交通建设的每一步,都踩着民生的鼓点。
如今,站在复兴桥上远眺,车水马龙里藏着烟火气,田埂路网间育着新希望,钢铁动脉上更涌动着发展活力,这一条用“畅通”与“温暖”铺就的发展路,正载着岚县人奔向更红火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