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与希望双向奔赴
□ 王雅妮
当新婚夫妇接过1500元“甜蜜贺礼”,当新手爸妈半小时集齐“人生第一套证件包”,当三孩家庭选到人才公寓心仪户型……岚县用一套覆盖“婚恋—孕育—养育”全生命周期的政策组合拳,破解了年轻人“想婚不敢婚、想生不敢生、想养养不好”的现实焦虑,奏响了生育友好型社会的温暖乐章。这份实践,不仅是对民生需求的精准回应,更为县域层面推进生育支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岚县的破局之道,贵在“全链条发力、多维度托底”。在“成家”环节,它跳出“空泛倡导”的误区:线上靠“恋爱智囊团”普及婚恋知识,线下用联谊活动打破社交壁垒,更以“真金白银”的结婚补贴,让年轻人感受到“成家”不是负担而是被珍视的开始。政策实施半年551对新人受益,82.65万元“启动金”撬动的,是对婚姻家庭的信心重建。在“孕育”环节,它直击“办事繁、保障弱”的痛点:“出生一件事”联办将“跑多窗”变“办一窗”,226个新生儿家庭享便捷;产假、育儿假全额保障待遇,2000元至8000元梯度生育补贴精准发放,158.2万元“加油金”让“添丁之喜”少了经济顾虑。在“养育”环节,它聚焦“托育难、住房紧”的堵点:160个普惠托位解决“谁看娃”难题,115名幼儿获专业照护;二孩三孩优先同校、入园开“绿色通道”,50套人才公寓优先配租,让“养好娃”有了硬件支撑。
这些举措的深层意义,远不止于政策福利的叠加。它更像一种“社会信号”:政府在主动分担家庭生育成本,企业在保障职场父母权益,社区在搭建养育支持网络——当整个社会形成“生育不可怕、养育有人帮”的共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才能真正被激活。
当然,生育友好建设非一日之功,岚县仍可在“提质增效”上再下功夫。其一,可推动普惠托育“扩面+提质”,除了增加托位数量,还可联合社区开设“托育驿站”,解决双职工家庭“临时托”“课后托”需求;其二,可延伸教育支持链条,针对多孩家庭推出“课后服务包”,涵盖作业辅导、兴趣培养,缓解“辅导难”压力;其三,可强化企业激励机制,对落实弹性工作制、设立母婴室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让“职场妈妈无后顾之忧”从政策要求变为企业自觉。此外,还可建立生育政策动态调整机制,根据物价水平、人口数据优化补贴标准,确保支持力度始终“跟得上需求”。
从“牵线成家”到“护航孕育”,再到“助力养育”,岚县的实践证明:生育友好不是单点突破,而是系统工程。唯有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融入每一个政策细节,让家庭在生育路上“轻装上阵”,才能让“婚育无忧、成长有护”的幸福图景,从岚县的画卷走向更多地方,让“生得起、养得好”成为新时代的民生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