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舍清野”:抗战岁月的生存智慧


该档案由兴县档案馆提供,档号为1-1-17。
走进兴县档案馆,档号为1-1-16的《兴县县政府一九四一年上半年战争动员总结》与1-1-17的《兴县(县政府)1942年春季反扫荡总结》两卷档案静静陈列。泛黄的纸页、工整的字迹,虽历经八十余载风雨,却依然清晰记录着艰难岁月里,兴县军民以“空舍清野”守护家园的智慧与担当。
对于空舍清野工作的领导检查。县区村各级空舍清野工作都由各级战时工作委员会负领导检查推动之责;各自然村由行政村战工会选择一坚强干部专负空舍清野检查督促之责。
进行空舍清野工作的方式方法。向群众宣传空舍清野工作的重要性及敌人三光政策的残酷;干部分工检查督促各村空舍清野工作;在干部会上发动干部起模范作用;各村游击小组自卫队员切实帮助民众搬运东西并检查督促;县政府全体工作人员分工检查督促城内空舍清野工作;各村以邻为单位集体搬运笨重东西;使每户自己找隐蔽人畜粮食及器具的地点;各村粮食除准备一部分供军队食用外其他不论已经拨部队的公粮成自己积存之粮一律都要埋藏;各村组织看获队订立合同村与村之间互相看照埋藏粮食及其他物品。
在战前公粮工作当中曾经广泛的进行过这一工作,又加以群众对敌人残暴有了深刻的认识(另一方面由于各级干部对这法令的认真执行)所以大家的食粮等重要物品早已有了充分的准备。又如寨大村在秋收时打下一些就埋藏一下,此次敌人住了三天掘了很多窖,仅损失一石一斗。又如白家寨村白自尚在秋收时埋在院一丈多深,在地面上又没有痕迹,所以一点也没有损失。又如上滩沟村财政令长家事先埋了一丈多深,敌人掘了三尺多没有掘出来。
空舍清野的经验。埋的要深要分散,否则是很容易受到损失的;妇女儿童的清野要分散,要消灭脚印;领导上要强调法令的执行,进行深入的动员;要有组织的防止偷盗,经常检查地痞流氓的行动。
这些藏粮的智慧,藏着百姓与侵略者的无声较量,更藏着军民同心筑就的铜墙铁壁。在艰苦斗争的日子里,兴县的山坳间、土崖下,每一处精心伪装的粮窖、每一个隐蔽的器物存放点,都是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家园的见证。
“空舍清野”从来不是简单的物资转移,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生存之战。它让日寇妄图以“三光政策”摧毁抗战根基的阴谋,在百姓的智慧与军民的同心面前彻底落空。泛黄档案里的每一笔记录,不只是分工与方法的罗列,更是兴县军民在绝境中拧成一股绳的生动见证: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每户藏粮、每村设防”的执着;没有豪言壮语的宣誓,却有“宁愿自己挨饿,不让敌人得一粒”的决绝。八十余载光阴流转,当年山坳里的粮窖或许已被尘土覆盖,崖壁间的藏物点或许已难寻踪迹,但那份军民同心、共克时艰的精神,早已如同吕梁山脉的磐石,深深扎根在土壤里。
吕梁市档案馆供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