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新闻网首页  > 首页  > 吕梁新闻

文水:“四步曲”解民忧 城乡共饮“幸福水”

□ 本报记者 王洋

2025年11月02日 10:24:38 来源:吕梁新闻网 编辑:成柏

城乡供水一体化,一头连着城市发展的“民生温度”,一头系着乡村振兴的“水利根基”。

金秋九月,秋阳正好。走进文水县刘胡兰镇大象村,村口的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工地一派繁忙:蓝色施工围挡整齐排列,工人们身着工装,或弯腰焊接管道接口,或操控机械开挖管沟,或俯身测量管线坡度,每道工序都有条不紊。工地旁空地上,几位村民踮脚查看进度,不时与现场技术员交流,脸上满是期待。

“以前咱村喝水,全靠村西头6口深井,井水抽上来带着泥沙,烧开后壶底总积水垢。更闹心的是,40年前铺的老管网早已锈迹斑斑,天天漏水不说,供水还得‘掐点’——每天中午12点到下午1点供1小时,错过就没水用。”村民耿文勇指着不远处废弃井口,语气满是无奈,“夏天天热用水多,家家备着两三口大水桶、大水缸存水,晚上洗澡都得算计;冬天水管冻裂是常事,维修队一来折腾好几天,过年过节都不安生。”

大象村党支部书记陈超东接过话茬,算起“民生账”:“这些年,村里光维修老旧管网就花不少钱。每年开春化冻、冬天上冻,水管准出问题,维修工人白天黑夜连轴转,还是赶不上坏的速度。村民意见大,有的老人不方便存水,得靠子女帮忙挑水,咱们当干部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样的饮水困境,并非大象村个例——文水县部分农村地区,早期供水设施标准低、老化快,水源保障不稳定,让不少村民在喝水上犯难。

作为山西省推进县城公共设施提升工程的重要实践,文水县立足平川地区地势平坦、水源相对集中的地理优势,以《文水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规划》为蓝图,锚定“城乡供水同质、同源、同服务”目标,系统实施农村村内管网改造、稳定水源建设、输水主管网建设、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四步曲”,用实打实的工程破解群众“饮水愁”,织密民生“幸福网”。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为彻底解决农村饮水难题,文水县将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纳入民生实事清单,大象村改造工程正是其中重要一环。“我们投入2477万元,对开栅镇、刘胡兰镇9个村的供水设施全面升级,核心是‘拆旧换新、并网供水’。”项目负责人张洋蹲在管沟旁,指着新铺设的管道介绍,“这些新管道抗压性强、不易生锈,使用寿命长,还全部接入县城集中供水管网,和城里人用同一水源,水质经专业检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

截至采访结束前新管道已铺设近千米,部分路段正进行管网对接,今年年底完工后,所涉及的乡镇、村庄就能彻底告别“定时供水”。“等管网通了,我家再也不用堆水桶,回家就能随时洗手、喝水,多方便!”耿文勇笑着说,话语里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若说农村村内管网改造是打通供水“最后一公里”,那输水主管网建设就是贯通城乡供水的“大动脉”。

在文水县旧城庄村的规模化供水主管网改造现场,同样一派热火朝天:几台大型挖掘机开挖深约1.5米的管沟,十几名工人紧随其后铺设主管网,远处运输车不断运送管材。“这项工程总投资2.4亿元,2024年12月开工以来,我们一直加班加点推进,目前已完成160公里管网铺设,占总工程量的67%,配套的阀井、水表井等构筑物也完成500余座。”文水县水利局工作人员马晓凯拿着工程进度图介绍,项目覆盖全县11个乡镇124个行政村,涉及近30万群众,建成后将形成“西水东供、南北互通、两横三纵”的环状管网布局。

“以前各乡镇供水‘各自为政’,水源和水压不稳定,遇干旱天气还得限量供水。环状管网建成后,能实现水源互补、水压均衡,就算某个区域管网检修,其他区域也能正常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马晓凯表示,按当前进度,今年年底可完成主体工程,完成调试后正式投用,届时更多农村群众能喝上“放心水”。

供水既要“通”,更要“稳”。在文水县水利局会议室,一幅《文水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度表》挂满整面墙,清晰标注“四步曲”的每项任务、时间节点与责任单位。“我们始终坚持系统思维,把‘四步曲’作为有机整体推进,每一步都瞄准群众急难愁盼。”文水县水利局副局长石建兵指着进度表介绍,第一步农村村内管网改造,重点解决“入户难”,目前已完成138个村改造,剩余20个村正做前期规划,明年上半年可全部完工;第二步输水主管网建设,重点解决“贯通难”,主体工程年底完工后,将实现城乡管网“无缝衔接”;第三步稳定水源建设,重点解决“水源少”,目前新打的3眼深井已投入使用,每天可新增供水2万立方米,水源地扩容项目正推进,预计2026年建成;第四步智慧水务平台建设,重点解决“管理难”,目前正进行平台设计与设备采购,建成后可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管网压力、水质、流量,村民还能通过手机APP缴水费、查用水情况,实现“供水智能化、服务便捷化”。

清泉润民心,实干见成效。“通过‘四步曲’实施,全县农村规模化供水覆盖率将从现在的50%提升至95%,跻身全省前列。”石建兵表示,文水县将继续把供水工程作为民生工作重中之重,严把工程质量关、进度关、安全关,让城乡群众不仅“喝上水”,更能“喝好水”,用汩汩清泉滋养百姓幸福生活,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