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山西华兴800余名职工的热情,我向在座的朋友献上最真诚的问候——大家辛苦了!
山西华兴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在岗员工平均年龄32岁,无处不彰显着青春与活力,对于这支年轻的队伍而言,除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以外,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创新的精神。
关于创新,我们知道:创新破解迷局,创新赢得未来。习总书记用创新的思维改变国际格局,“一带一路”把全世界和平发展的人们联接在一起;李克强总理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经济轻捷转身,展示出不同寻常的活力和色彩;葛红林董事长创新“加减乘除”,善于加,敢于减,精于乘,巧于除,中铝公司终于在摸爬滚打、拳打脚踢中谱写出中国梦中铝新篇章!
在此,我想用三首古诗来诠释华兴这支年轻的创新队伍:
第一首是苏轼的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第二首是朱熹的诗: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三首是刘禹锡的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山西华兴的诞生像一首掷地有声的绝句。
山西华兴深处吕梁山腹地,东面是山,西面是山,南面是山,北面还是山,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把山西华兴布置在这吕梁山的深山之中本身,就体现了创新的雄才大略:铝矿近在咫尺,煤矿就在眼前,河流擦肩而过,道路四通八达,山西华兴一成立就站在了能源资源富集的发展宝地、凸显先天优势的竞争高地,打造中国北方氧化铝行业标杆的“庐山真面目”初露峥嵘。
山西华兴的建设像一阙跌宕起伏的七律。
一期工程紧锣密鼓,实现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二期工程乘势而上,生产设备大型化,生产工艺最优化。在一、二期搭起的舞台上,山西华兴接连上演创新大戏:管理机制创新,扁平化模式根基奠定;用工机制创新,200万吨产能仅800余人,劳动生产率力超民营;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新老员工激情爆发;选人用人机制创新,干部队伍勤勉奋进。好比初生牛犊儿的山西华兴,用创新迎来了“万紫千红”,迎来了“无边光景”,赢得了来厂“胜日寻芳”客人的一致赞誉。
山西华兴的发展更像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山西华兴与生俱来、时刻不忘的就是生存的危机感、创新的使命感。于是在投产仅仅三年后的今天,生产工艺再创新,借力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向智能制造转型;业务流程再创新,减少决策层与操作层之间的中间层;薪酬管理再创新,实现岗位薪酬相匹配、权力责任相对等;团队管理再创新,打造一流执行力的动车型团队。山西华兴肩负着社会责任,与周边乡、村、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关系,造福一方,建设龙耳会新村,历年累计上缴税费8.34亿元。山西华兴,拒绝做“沉舟”,拒绝做“病树”;山西华兴,要做就做创新的企业、创新的团队!我们用创新的激情共同谱写中国梦,中铝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