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市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方山县下足绣花功夫,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为贫困村带来的新变化,为贫困户找到致富路。
桥沟村是方山县峪口镇的一个贫困村。1月15日笔者在桥沟村采访时,该村党支部书记郭志清道出了该村脱贫攻坚实情 :“在脱贫攻坚中,桥沟村全方位、高标准规划整村脱贫路径,村委将扶贫类资金转化为贫困户的股权股金,整合资金200万元和土地140亩发展集体主导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户按股比分配收益,逐步探索出‘集体主导、农民参与、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在采访现场,郭志清以桥沟村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详细算了一笔账:“桥沟村绿色蔬菜专业合作社,整合150万元新建反季节蔬菜大棚11个,其中北京理工大学援助资金50万元、县财政补贴资金34万元、村集体土地流转金22万元转化为村集体股权,占股70%;非贫困户自筹资金22万元和贫困户扶贫资金22万元转化为农户股权,占股30%。实现蔬菜销售收入33万元,60%归种棚户所有,40%按股权分配。每年可为22户农民增加收入25万元,带动11户35人脱贫;增加集体收益6万元,用于村级公益事业。”
桥沟村产业的发展折射出方山县下足绣花功夫,大力推进特色产业为贫困村带来的新变化。
在产业推进中,该县制定了《方山县“十三五”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出台了《方山县脱贫攻坚重点产业实施意见》《方山县脱贫攻坚重点产业奖补办法》《方山县肉牛产业发展奖补实施细则》《方山县“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行动方案》,对各项种养加产业给予大力奖补。与此同时,该县财政在已经向贫困村投放900万元产业启动资金的基础上,为每个行政村又安排了1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截至目前,7个乡镇已经制定了《“一村一品一主体”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建立了各自产业项目库,确立了201个特色产业项目,严格按照贫困村“六有”标准,并做到到户到人。全县169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破零”村共有115个。该县还依托重庆恒都集团、国新晋药集团、中苋集团、大象集团,结合本地老传统酒业、良泉酒业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脱贫产业。能繁母牛发展到4万头、中药材发展到4万亩、核桃经济林发展到5万亩、肉猪发展到1万头,马铃薯达到12万亩、特色杂粮达到9万亩、高粱达到6000亩、苋草达到4000亩、青贮玉米达到7000亩。
(肖继旺 张少为 吕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