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精神送得来,节目丰富放光彩……。”1月17日,交城县西营镇寨子村学校欢歌笑语、掌声不断,68岁的村民闫晋福在观看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文艺小分队演出后,这样激动地说。交城县十九大宣传文艺小分队自组建以来,深入全县各个角落,用舞蹈、歌曲、表演唱等形式多样的节目,把十九大精神和惠民政策传递到了群众身边。
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交城县构建了包括宣传部门在内的、多部门参与的“1+7”十九大宣传工作体系,组建了多层次理论宣讲团开展宣讲活动。交城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发挥各自所长,用丰富的文艺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放歌。
创新节目,宣讲深入人心
“大家好, 我老婆姓王叫巧玲,嫁的交城东坪村。老汉对俺十二分,儿女们对俺挺孝顺......”在文艺巡回宣讲中,一人分饰二角的《扶贫论》深受欢迎,作为为数不多的语言类节目之一,除了形式上别出心裁,更将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形象地反映出来。
《十九大精神谱新篇》、《十九大精神放光芒》、《四个全面指航程》等节目彰显新时代新思想的感召力,《龙门水引进咱交城》、《交城—我的家》刻印新时期家乡的发展变化,《脱贫攻坚奔小康》、《老两口说扶贫》凝聚脱贫攻坚的精神合力……
接地气的演出深受当地观众欢迎:“节目形式新颖,就像唠家常一样,把身边发生的事讲给我们听”,今年交城县将实现脱贫摘帽,对于脱贫后的新生活,观看演出的贫困户满怀憧憬。
据了解,截至目前,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文艺小分队已举行了25场演出,活跃在田间地头、居民小区,受到了全县人民普遍欢迎。
扎根基层,吸收丰富营养
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演群众喜欢看的节目。在演出过程中,交城县文艺工作者也收获颇丰。在深入生活、扎根群众中,《龙门水引进咱交城》、《交城—我的家》、《脱贫攻坚奔小康》、《老两口说扶贫》等一大批紧扣主题、生动活泼、颇具特色的节目应运而生,严谨生动地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明白,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透彻。
据交城县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该县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许多耀眼的成绩。
为不断培育群众文化,该县文化局积极推动群众自组织向协会化转变,先后成立文化企业协会、旗袍文化研究会、户外运动协会、钓鱼协会、游泳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等多个组织,全县各类文体协会已打19个。
交城作为狐突诞生地狐氏文化发祥地和传播中心,积极传承、创新、研究,打造狐氏文化品牌,该县完成了鼓舞《狐公鼓之狐公嫁女》的创编、排练、汇演,对忠信文化进行了广泛宣传。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扎根基层汲取传统文化养分和作品反映现实生活是分不开的。”该县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火热的生活与厚重的历史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
播种文化,收获精神食粮
在交城县,群众文体活动有着良好的传统,开展得有声有色。近年来,每逢8月8日,“全民健身周、文化展演周”活动都会如期上演。整齐的舞步、喜庆的笑脸、婀娜的身姿,把富足、和谐、文明写在浓浓的夏日激情里,这一精品节目已成为全县文体活动繁荣发展的年度大检阅,十乡镇的文艺爱好者依托乡综合文化服务站,自编自导自演。而在广大农村社区,戏曲票友班、合唱团、健身舞蹈队、锣鼓队等文体组织更是繁荣生长,构成了一幅幅靓丽的文化画卷。
在全县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交城县文艺发展态势喜人,活动形式多样、精品力作迭出。去年,该县文化馆合唱团应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舞动中国》栏目组举办的纪念“七七事变”全民抗战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文化馆舞蹈队获得山西省首届艺术节舞动三晋广场舞大赛吕梁赛区获二等奖、山西省先进乡镇健身秧歌大赛获一等奖;依托“山水交城·忠信之乡”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共展演22场,节目290余个,参与展演人数达3000余人,覆盖社会各阶层,惠民人数达23万人次,得到广大群众热情参与。
“我们将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用新思想繁荣文艺创作,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做交城大地上的‘文艺轻骑兵’”。这是采访中该县文艺工作者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