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郭炳中 通讯员 贺晨阳 任 飞 武彦灵
“国税机关在‘放管服’方面新举措不断,让我们的获得感越来越明显!”近日,刚办完涉税业务的吕梁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财务部工作人员对分局“放管服”工作认可点赞时说。
纳税人满意度的提升,是市国税局着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后的一个显著变化。2017年,市国税局以转变政府职能为切入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抓好各项税收政策落实的同时,做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管齐下,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发展。
一站式办税:
简政放权提高行政审批效能
在市国税局直属局办税服务厅窗口,山西杏花村汾酒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财务办税人员现场提交了票种核定表,不到5分钟就办理好增加发票领用量的业务。据财务人员介绍,由于公司的销售业务增多,原有的发票数量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专门来到税务局申请增加发票领用量。“本以为要像以前那样等待税务局调查核实,还要再跑来一趟,没想到居然当场就办好了。”他感慨地说道。
审批事项少了,流程简化了,办税提速了……这是很多纳税人的共同感受,也体现了国税部门简政放权的决心。自全面推行审批制度改革以来,吕梁国税直面制度创新、理念更新、模式换挡的重大挑战,将快捷办税作为简政放权的当务之急,该减的一律精简,能放的一律下放,不仅取消了全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还针对取消事项实行税务行政审批目录化管理。目前市国税系统所辖各办税场所,除了可以当场办结的审批事项之外,对于需要实地调查核实的审批事项,要求税源管理部门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核实工作,办理时限比以前缩短70%以上。
改革中的“减法”,还浓缩在“一张表”上。自2015年起,省国税局联合省地税局、工商局、质监局等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积极推行“三证合一”制度,实现了“一表申请、一窗收件、并联审批、核发一照”的审批模式。目前,这张“表”已扩充到“五证合一”,今年将继续推进多证合一等工作,企业办事效率还将再提高。一套助推发展的“组合拳”频频出手,吕梁国税简政放权的成效不断“放”大。
一张网铺开:
规范秩序与释放活力齐头并进
放权是“破”,重在释放活力,为经济发展培育新动能和新潜力;管理是“立”,重在规范秩序,为经济增长提质增效提供环境保障。
近年来,多个单位开展税收违法“黑名单”联合惩戒工作,逐步编织出一张税收共治网。被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一处失信,处处受限”,在行政审批、招标投标、市场准入等方面将受到多部门联合惩戒,企业的活动空间大大压缩,影响其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与多个相关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共享涉税信息,通过风险核查、纳税评估等方式加强监管,增强了部门协作和后续管理的针对性。
大力开展银税互动项目,以纳税信用为基础,将企业的纳税信用等级与银行授信有机结合,实现税务信用体系和银行信用体系的有效对接,树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纳税信用价值导向,进一步助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税银双方通过优化贷款审批程序、提高贷款审批效率、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实现信用贷款多层次、立体化覆盖,让优质守信的企业更加便捷地享受纳税信用的红利。
全面推开营改增改革试点后,由于房地产业和建筑安装业“两业”税收收入占据重要地位,分局牢牢抓住这一税源重心,重点推行房地产一体化管理,积极探索“两业”税收管理的规律和特点,强化数据管税,以整合第三方信息为基础,以链式信息整合为突破,以预警预测信息为导向,实现了税源动态化、无缝化、智能化管理。
一条龙服务: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自2016年起,我市推行“一窗一人一机”联合办税模式,实现了涉税业务全省通办。目前,税务登记、税务认定、发票办理、申报纳税、优惠办理、证明管理等6大类232项业务实现全省国税窗口随地通办,让纳税人享受“最近跑一次”带来的便利。
2017年下半年,省局优化升级了网上申报系统,新网报系统涵盖了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等税种的申报业务,采用用户名加密码的登录方式,无需申请或购买任何设备即可直接使用。同时,市国税局为方便零申报小规模纳税人,设置了一键零申报功能,直接和网上申报系统对接,点击一次即可办完申报事项。掌握了网上申报系统操作的的办税人感慨道:“以后再也不用往返来大厅申报了,这个系统真是太实用了!”
依托“互联网+税务”的便利,市国税网上办税厅实现了网上申报纳税、网上发票认证、网上发票验旧、网上外出经营证明开具、网上查询等功能。目前通过网络能办理的涉税事项和通过网络办理涉税业务的纳税人已达到90%以上,“走网路”已经代替“走马路”成为纳税人首选的办税方式。另外,二维码扫码缴税也是深化“放管服”,为群众生活及办事增利的一个缩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国税事业的“二次创业”中彰显改革活力,先后创新推出纳税人私人订制、送政策上门等系列便民办税措施,从供给侧上做文章,回应纳税人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