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要闻·转型发展

依托汾酒城推广酒文化

——汾阳杏花村旅游业前景灿烂

□ 本报记者 梁瑜

2017年,在上海国际酒交会上,吕梁市被授予“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吕梁产区”殊荣,标志着清香型白酒发展迈出重要步伐。吕梁产区共有白酒酿酒企业数十家,产能30万吨,拥有汾酒、竹叶青、杏花村、汾阳王4个驰名商标,其他注册商标500余个,酒类品种2000多种。据介绍,2017年第二届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之后,吕梁产区的酒企销售增长30%,关注度大幅提升。这也预示着依托酒文化,发展汾阳杏花村旅游业正迎来光辉灿烂的前景。

酒博会创新之举

2017年创办的山西(汾阳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览会,是一次酒与文化融合发展的盛会,是一次世界级的酒类文化盛会,更是打造清香型白酒基地、推进转型发展、展示吕梁形象的重要机遇和有力举措。在地方政府、汾酒集团等多方共同努力下,首届酒博会取得圆满成功,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了解,2017年首届酒博会汇聚了来自全世界18个国家及地区的企业产品,展览面积大约3万多平方米,实际参展企业512家,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等名酒企业,成交额、签约额分别为1.3亿元、2.6亿元。

第二届酒博会由吕梁市人民政府、中国酒业协会共同主办,展会主题为“举杯汾阳、品味世界”,计划今年9月份在中国汾酒城举行,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新闻发布会、开幕式、酒文化展演、酒文化论坛、酒祖大典、招商引资等活动,参展规模、展厅面积、观展人数预计比首届活动翻一番。目前各项准备活动正按时间节点紧张有序进行中。

酒文化源流探秘

关于酒文化的概念,可以定义为:是指酒的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历史等文化现象。具体内容包括酒俗、酿酒遗迹、酿酒工艺、酒器具、酒与名人作品等。中国酒文化是礼仪的象征,它具有怀旧性、民族性、地域性、艺术性和时代性等特征。

按照汾酒城发展战略规划,本着突出杏花村酒文化特色的原则,应深刻认识到,营销主要靠的是品牌爆发力,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最终支撑品牌的是文化。文化的认同能够打破国界阻隔,文化的认同能够打碎固有的消费圈,文化的认同能够培养稳定的消费群体。因此,“兴酒业,先兴文化;兴文化,先兴旅游”的发展思路无疑成为汾酒城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在战略规划和实际工作中,汾酒城建设应通过品牌、文化、技术等方面快速推进,建设酒文化旅游品牌示范区,促进酒旅游业全面发展。旅游产业要成为汾酒城园区建设中的亮点和经济增长点,依托现有资源,挖掘酒文化内涵,传承千年酿酒文化,打造集酿酒文化、晋商文化、大院文化、诗意文化于一体的产业园区文化景观。

酒旅游昂首阔步

发展杏花村旅游业,应打造一批全国精品旅游景点:一是遗址片区。已出土的仰韶时期的酿酒器,用铁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了杏花村60OO年灿烂的酿造文明;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已成为以汾酒为代表的杏花村酒文化与其它国内外名酒进行文化竞争的核心。二是古酿酒作坊片区。以2OO6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杏花村汾酒作坊为核心,通过“申明亭”、“古井亭”、“甘露堂”等一系列酿酒文物古迹,以及园区正在积极规划实施的汾酒老作坊改扩建项目和山西省酿酒博物馆项目,向世人展现古老的酿造历史和珍贵文物,复原独特的千年汾酒工艺,从而揭开老白汾酒之所以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等金质大奖章的神秘面纱。三是诗词文化片区。山西籍文人在璀璨的中国文学史上地位独特,影响深远。除了傅山、曹树谷等文人的汾酒情愫外,更有神井涌酒、八仙醉酒、杏花仙子、闯王立书等令人神往的神话传说诉说着汾酒的源远流长与清爽甘冽。

拓展旅游业项目,在建设巴拿马风情一条街和古杏花村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将汾酒城发展融入山西旅游精品路线,诸如“云冈石窟——五台山——杏花村一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一皇城相府”等。针对不同人群、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把杏花村酒文化、晋商文化、黄河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分别制定“一日”、“三日”、“五日”、“七日”旅游方案,积极营建全国著名的集吃、住、捶、赏、购、享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

打造杏花村诗酒文化研究基地。汾酒博物馆已经陈列了数千幅极具文艺、审美、收藏、纪念价值的书画精品。杏花村摄影协会业已成立,随着白酒产业的发展,可以逐步联合汾酒集团文化中心、市文联、市书协等各种机构和社团组织,深入研讨,成立诗酒文化研究协会等社会组织,继续挖掘、收集、整理、创作蕴藏杏花村酒文化内涵的文学、诗歌、书法、绘画作品等。真正使得杏花村酒业呈现“杏花村里酒如泉”、“处处街头揭翠帘”的盛世气象,真正使得杏花村酒业成为“佳酿之誉,宇内交驰”的世界驰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