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中阳县武家庄镇张家庄村第一书记乔国威

让党的好政策 在农村生根发芽

张家庄村地处中阳县西南角,距离县城45公里,是中阳县35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35户400人,脱贫任务十分艰巨。

2017年2月13日,乔国威被派往武家庄镇张家庄村当第一书记,在单位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下,交接完自己手头的工作,晚上回到家里收拾行李。在第二天上午,乔国威便踏上了去往张家庄的路,开始了自己的驻村帮扶工作。

在刚来的第一天下午,张家庄村村委主任带着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边走边介绍着村里的情况,一路上寒风瑟瑟,一片萧条。乔国威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可不轻,但是心里默默地安慰自己:“既来之,则安之,不能因为条件艰苦就打道回府,基层农村就是情况不好才需要第一书记,一定要为村民办实事,谋福利,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改变张家庄村贫困落后的面貌。”

建强基层组织,提升治理水平

为了建强支部建设,乔国威着重做了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起张家庄村党支部,让党员有了专门的活动阵地。二是严格按照组织要求开展“三会一课”,学习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章党规,提高每个党员的党性觉悟。三是规范村级工作程序,注重制度建设,每月村委主任向支部汇报工作,推动村务“四议两公开”。四是每个季度组织村“两委”和驻村干部慰问困难老党员,听取老党员对村“两委”工作的指导。五是建立专门台账,补齐并完善党建资料,“抓铁留痕”,使工作能够清晰的反应在记录上。经过多半年的努力,该村党支部活动场所面貌焕然一新,党员精神状态明显有了转变,村内矛盾逐渐变少,部分党员同志向开始主动向乔国威询问现在县里有关创业的政策,想做个致富带头人。

为民办事服务,推动精准扶贫

核桃作为张家庄村的主导产业,核桃品种的质量低下直接制约着贫困户的收入,乔国威通过上网查询和询问林业学校毕业的朋友,找到了突破口,他对村里山上的核桃树实施良种嫁接。在争取到乡镇的核桃产业项目资金后,便迅速找专业技术人员对510余亩核桃树进行良种嫁接,覆盖了70%的贫困户,预计嫁接后核桃树的单株产量可以达到5.5公斤,能为贫困户家庭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山上发展了,那山下又是怎样呢?乔国威每天吃饭是在村委主任家里,三天两头就和村委主任一起在村委大院里往水桶里打上两大桶水,开着三轮车把水带回家。听一位大娘讲:“她们吃不上水,从小就是挑水吃,再加上这里住的人少,吃水泊问题越来越难。”毕竟安全饮水也是脱贫一项硬性指标,没有水吃那更不行,乔国威和村委主任跑了几趟水利部门,争取到了修建水利的资金,联系到了外地的挖水井师傅,费劲了很大的周折才找准了打井的位置,总算流出了干净清澈的水,结束了村里没有水的历史。

乔国威说:“第一书记驻村,真正意义上就是将党的好政策带到农村,并且让政策在农村生根发芽,要始终与村民站到一起,办实事、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