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瑜
人心向背是最大的政治,孙中山先生说:“天下为公。”但上下五千年,真正把私心减到最小化,把公心推到最大化的只有共产党和共产党的领袖们。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就再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证明,读《感受西柏坡》,感触最深的也是这一点。
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时,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起警钟。他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在他看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他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所有这些,蕴含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重新回看当时的情景,毛泽东在自己住的院子里布置了一间作战室,这是一间普通的农家房舍,大约不到三十平方米,里面摆着三张大桌子。一张是作战科,一张是情报科,一张是资料科。大屋子里彻夜灯火通明(那时已开始有电灯,但又常离不开油灯)。来自全国各战场的电报汇集到这里,参谋们紧张地分析、研究、报告。讲解员说当时很难买到红蓝铅笔,为了节省使用,参谋们就用红毛线、蓝毛线在地图上标识敌我势态。
这种生活的清贫,工作条件的清苦,清澈见底地表示着党的领袖们的一片心,这就是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九百年前封建名臣范仲淹就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真正实现了这句名言的只有共产党。作战室旁那个有一盘小石磨的小院里,毛泽东在石磨旁抽烟、踱步,不分日夜地草拟电报,据统计,三大战役毛泽东亲手就写了一百九十封电报。国民党军高级将领黄维在淮海战役被俘,改造出狱后坚持要来西柏坡看一看,当他看到这间简陋的作战室时,感慨唏嘘,连呼:“蒋先生当败!”蒋介石怎么能不败呢?共产党克己为民,其公心弥盖天下,已经盖住并熔化了敌人的营垒,连蒋介石派来的谈判代表邵力子、张治中都服而不归了。
共产党的领袖们走过雪山草地,到过东洋西洋,统帅千军万马,熟悉中国经济,遍读经史子集和马恩列斯,有的坐过国民党的大牢,他们知识渊如海,业绩高如山。但他们却这样自自然然地融在革命队伍中,作为普普通通的一分子。伟人者,其思想、作风、境界、业绩已经自然地达到了一个高度,如日升高,如木参天,如水溢岸。一九四九年春的中国共产党,他的五大领袖,他的三十四名中央委员就这样平平静静地坐在北方小山村里,决定着中国的命运。党没有忘记存在决定意识这条哲学的基本原理,没有忘记党员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要改造主观世界这个准则。在这间简陋的会议室里,毛泽东说:要警惕“糖衣炮弹”,“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毫无疑问,“两个务必”是中国革命第一次历史性转折的产物,它集中反映了时代的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而今,中国革命的脚步已经迈入了新时代,我们的中心任务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早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环境更加复杂,挑战和考验更加严峻。
面对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敌对势力以“西化”、“分化”的各种手段干扰我国现代化进程之心不死。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防范“西化”、“分化”,将长期成为党必须面对的艰巨课题。历史条件变化了,但西柏坡精神并没有过时。“两个务必”将始终是我们党完成现代化建设任务,经受执政考验和国际斗争挑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