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方山

刘奶春:从饭店老板到护工“夫妻档”

□ 肖继旺

5月24日,刚刚见到刘奶春时,怎么也把他和护工联系不在一起,待人热情大方,举止彬彬有礼,看着更像是个小老板,几句简单的交谈就透露出他丰富的人生阅历。

他和爱人郭爱兵出生在农民家庭,是地地道道的山里人。“种过地、开过饭店,以前种地时,收入无几,连最基本的生活也维持不了。为了让三个孩子顺利上学一家人省吃俭用,我和爱人多年来没有穿过一件像样的衣服。开饭店是可以赚点钱,但受苦一点也不比护工少,赚钱还不一定比护工多。说实话,当护工这个活呀,还真不累,就是熬时间,因为是24小时陪护,正常的工作时间也就是五个小时的事,别的时间就是陪着老人睡觉、聊天、看电视。”方山县马坊镇王家湾村50岁的刘奶春这样和笔者说。

2017年3月,刘奶春开车送妻子参加方山县第一期护工护理培训。在培训基地,见有好多男人也在参加培训,于是他也有了当护工的念想。再三斟酌后,他便也参加了方山县的第二期护工护理培训。刘奶春说:“培训期间,食宿免费,一日三餐吃得比家中吃得都好,住的学生宿舍干净舒畅。让我回味了少年时代的校园情怀,更让我高兴的是学到了真正的护理技能。”

经过一个月的专业技能训练,夫妻俩于2017年5月26日应聘来到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担任了康复护理工作,这一干就是一年。

“在这期间我和爱人护理过好多病人,看着他们一个个康复出院,我们发自内心的高兴。因为他们的康复离不开我们的精心护理。当然我们也有心酸和委屈。”刘奶春说,“记得有一次我护理的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他让病痛折磨的难受时就骂我,骂的很难听,甚至拿用过的止尿裤给我头上扔;我爱人正好护理的是一位阔太太,在术后第三天呕吐时,故意给她吐了一身,这个时候我们感到非常的心酸和委屈,真的想放弃。但每每得到病人家属向我们道歉的时候,我们就会把那些心酸和委屈抛之九霄云外,继续认真工作,对待每一位患者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来,他们以熟练的护理技能和爱心、耐心、细心的服务态度,博得了患者和家属的高度认可,赢得了各科医生和护士的支持和好评,获得了锦旗两面,感谢信二十多封,还获得了医护之家2017年度优秀护工奖。更令人兴奋的是他们夫妻俩将近1年赚了八万多元,相当于过去的五、六年的收入。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直起腰杆子的自信和骄傲。 工作七个月,伺候老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最起码要有责任心、要有爱心、还要有个耐心,缺了这三点这个工作你就没法做。”刘奶春说,“如今,女儿已经出嫁,两个儿子一个在天津打工,一个在榆林铁路上上班,夫妻俩一心想着的就是趁着还年轻多挣点钱,给孩子们多帮衬一把,也为自己多备点养老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