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瑜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以来,我市基层医改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公立医院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改革,实现了药品销售“零差率”,群众得到较多实惠。我市卫生信息化技术在业务工作中得到了逐步应用,市级医院和部分县市医院先后建立了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远程医疗得到发展应用,新农合系统与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积极推进。
建立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实用共享的卫生信息系统,是实现医改成功目标的重要支撑手段,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具有深远意义。按照建设《吕梁市健康云系统规划》,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我市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当前,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水平整体较低,与先进地区比较有很大差距。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无整体规划、无统一标准、无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未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医疗卫生信息在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之间还不能互联互通。对信息化的重视和普及程度不够,投入不足,专业人才短缺,尤其是医学和信息学的复合人才。
医改发展进程对卫生信息化发展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建立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立覆盖所有医疗机构,覆盖全体居民、全生命周期、全健康问题的信息平台,为深化医改提供重要支撑。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是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中重要体系之一,也是深化医改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有效抓手。
建立吕梁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要抓紧制定整体方案。依托国防科技大学及IT厂商的专家技术团队,对全市卫生信息化建设从顶层设计,进行整体规划,建设高效安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县—医疗卫生单位三级网络,同步推进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确保信息安全;制定区域卫生信息技术架构,以及技术架构的数据、交互、共享标准,打造市县两级区域信息交互平台,通过“一方采集、多方共享”,实现全市医疗卫生单位基本业务系统的信息交互,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以电子健康档案(EHR)和电子病历(EMR)为核心建立两大基础数据库,实现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共享,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居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成本,提升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