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乡村振兴要留住乡愁

□ 白雪峰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可谓振奋人心,这是顺应世情人心的卓见,是对承继传统文化的呼唤,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指明了方向,避免了乡间村落、故乡风貌的破坏,让更多游子留住了乡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绝不是简单地在农村复制城市形态,让农村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让房屋变得整齐美观,而是要把农耕文化主要载体保留下来,守住“乡愁”。随着现代化城市步伐的加快,近年来,城里人对乡村风光的向往与日俱增,绿色的田野、老旧的农具、新鲜的农家菜,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乡土风俗的某种眷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张凌云教授说,城市的噪音、大气污染,这在农村中还是很难见到的,而农村的设施、环境,以及吃到的菜肴,让不少人产生新鲜感。吃大锅饭、看稻草人、走网红桥……小孩儿在谷场上三五成群跳皮筋时,大人们也按捺不住内心对童年记忆的回味,要么在谷场上像儿时那样翻几个跟头,要么邀上好友打陀螺,场上游人如织,笑声阵阵。今年端午小长假期间,长治县东掌村用新时代的乡村盛宴,极简主义的乡村美食,带给游客们浓烈的乡情和醇厚的回味,同时也推进了当地乡村游的火爆发展。

乡村振兴要尊重自己的历史,突出自己的特色。要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要破坏乡村原有的古色古香的东西,要延续历史文化文脉,结合实际提升自己特有的农村风貌、农业生产过程、农民生活场景等,切忌千篇一律,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

乡村振兴要注重传统文化,让“乡愁”留在人心。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有众多的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根植于农村,散落在民间,我们要严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深入挖掘、借鉴这些文化,通过民俗文化展示、农耕文化互动体验等方式,把“乡愁”展示出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乡村振兴要坚定文化自信,守望乡土文化。可以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弘扬家风家训、制定村规民约等形式,用良好的家风家训感染人,用传统文化塑造人,用价值认同教育人,让离开乡村的人怀念乡村,重视亲情,守望“乡愁”。

习总书记强调,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因此,我们要依托优秀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特色,在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