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市内住院个人支付部分不超3000元,省内住院个人支付部分不超6000元),通过基本医疗、大病、补充医疗“三保险”保障措施,有效地缓解了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同时,通过“三个一批”,实现了救助6800人、双签约率达到100%、慢性病报销突破“140+”、普通门诊挂号费免除全覆盖。深化医疗控费改革。把“控制核心指标”作为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2017年公立医院业务总量增幅11.4%,药占比29.86%,比2016年下降4.74%,比国控指标降低0.14%;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控制到19.8元,比2016年下降12.8元;医疗服务收入占业务收入比重为21.1%,较2016年提高0.6%。
坚持统筹发展,促进三大提升。广泛开展医联体合作,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交城县医院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与北京301医院、积水潭医院和山西省儿童医院、心血管病医院、汾阳医院等建立了技术帮扶协作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与北京301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平台,并扩展到天宁、西营两个卫生院,危急重病人和疑难杂症会诊更加便捷,转诊通道更加顺畅。交城县中医院成为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集团分院,长期对口帮扶。通过医联体合作,实现上级医院专家赴县坐诊带教、县级医院人员外出培训常态化,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改革,乡村群众就医条件逐步提升。以入选全省第二批县乡一体化改革试点县为契机,深入推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2017年8月,以县级医院为龙头,整合10个乡镇卫生院组建的医疗集团正式挂牌运行,通过“六统一”运作,推进重心下沉、资源下沉,县级公立医院承担了更多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特别是医疗集团积极组织送医送药下乡服务,“1+1+1+X”家庭医生城乡居民签约率达到74%,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5%,群众不出门就能享受到县级家庭医生的优质服务;抽调15名业务骨干蹲点乡镇卫生院帮扶指导,实现了县域内检查检验“一单通”和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全覆盖,10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安装了HIS系统,5个通过“中医特色乡镇卫生院”评审,4个被评为“国家级群众满意医疗机构”;2017年门(急)诊人次较2016年增加4.5万人次,逐步实现了“常见病不出乡”的目标。合理布局卫生机构,医疗基础设施稳步提升。制定《交城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2016—2020)》,争取到医疗卫生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500万元,促进全县医疗卫生机构系统规划、合理布局;投资6.9亿元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交城分院项目(中央预算投资4000万元),年底可望投运,交城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医疗服务,投资1441万元的天宁镇卫生院改造工程(中央预算投资300万元),年底投入使用;投资5856万元的中医院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综合楼工程(中央预算投资1200万元),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全县9个乡镇卫生院全部进行了新建或改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