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版:县域·兴县

刘小平:扎实有效进行招商引资

近年来,兴县在外经商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事业有成者,在科研院校也涌现出一批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如何加强和创新与我县在外成功人士的团结联谊,倾力打造服务于我县招商引资的新平台,我们经企界委员进行了一些调研探索,借鉴外地经验,就是建立专门机构,开展经常性活动,团结引导在外人员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

一、建立专门机构,服务招商引资。充分发挥在外人员联系广、信息灵、朋友多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政协组织位置特殊、渠道畅通的资源优势,组织人员分赴全国各地,联系兴县在外优秀成功人士和科研机构技术人才,成立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团体---兴县经济发展促进会。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太原等各大城市设立分会,根据章程,分别健全各分会的组织机构,努力使“兴县经济发展促进会”成为县委、县政府与在外工作创业的老乡相互联系、加强沟通的桥梁,成为在外工作创业的老乡之间资源共享、抱团发展的组织,成为在外工作创业的老乡与当地企业界增进友谊、扩大合作的平台,也成为县政协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一个新载体。

二、开展经常性活动,丰富招商引资。根据实际情况,奋力打造“兴县经济发展促进会分会”,“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发力。一方面由会长及其他人员定期到各分会,代表县委、县政府召开宣传推介会、座谈会、洽谈会或年会,带头招商、亲自招商,把兴县的厚重文化、资源优势、优惠政策宣传出去,使之成为兴县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和对外宣传推介的重要窗口。另一方面,通过兴县籍在外人士建立亲情联谊互动机制,在每年的春节、中秋及重大活动期间,邀请在外优秀人士并通过他们,邀请他们的朋友和所在商会领导回乡考察,把外面好的技术、品种、研发人才吸引到家乡,切实凭借经济促进会的号召力和公信力,吸引技术持有者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进行合作,让科技成果在兴县转化落地,丰富招商引资的内容。

三、搞好服务,保障招商引资。一是建立健全经济发展促进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员单位座谈会,研究分析我县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对口联系当地政协组织为在外企业解决和调解各种困难矛盾;二是对在外企业家给予政治上关心。在政协及其他团体换届时,把各地分会中的优秀人士吸纳为县政协委员或其他会员,让他们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营造民主和谐、合作共事的良好氛围;三是为在外人员当好后盾。每年春节期间,拜访和看望在外优秀企业家家属中老人,解决他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通过亲情、友情加深感情,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

四、建立落实机制,跟踪招商引资。把成立经济促进会工作纳入政府改革创新范围统筹考虑,以解决兴县项目落地和发展瓶颈为出发点,深入分析来兴投资企业和个人的需求,精准制定有利于项目落地的政策,打消投资企业的信任顾虑和沟通障碍,疏通项目资金、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提高项目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增强招商引资实效。

今日兴县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让我们摒弃一切不利于发展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增强“不开放不发展、大开放大发展”的进取开拓意识,牢固树立“兴县情怀”、全力承担“家园责任”,人人充当招商引资员角色,积极引领社会发展,敞开大门,广迎天下客商,努力建设兴县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