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因煤而兴,煤炭“黄金十年”经济井喷式发展。吕梁,又因煤而困,2014年至2016年,吕梁经历了发展史上最强烈的阵痛,经济遭遇了断崖式下跌。摆脱“一煤独大”是吕梁必走的转型发展之路。
多元产业支撑的产业结构格局如何形成
市委、市政府以“实现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形成多元产业支撑的结构格局”作为经济发展突破口,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全市经济在企稳回升的基础上,延续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传统发展之“危”,正是科学发展之“机”。转型升级,首要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努力使“老树发新芽”。近年来,我市加快技术改造,着力巩固提升煤炭产业,产能4515万吨的33座矿井被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命名为安全高效矿井。依托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和煤化工产品延伸,上马了煤系针状焦、甲醇联产LNG等传统产业升级项目;市级筛选确定32个技改项目,拿出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3亿元,同比增长14.3%。交城义望铁合金公司通过技改,企业获得50多项专利,产品标准成为行业制定标准的重要依据。
持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环节。全市2016年核减煤炭产能1100万吨,2017年核减置换产能176万吨;将去库存与棚户区改造、农业转移人口进城、移民搬迁、采煤沉陷区治理相结合,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
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培育大数据产业,数谷吕梁建设浮出水面。举办了“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大数据产业推介会,华为山西云计算中心过渡机房和吕梁云计算中心项目部分建成投运;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推进,举办旅游推介会,开展了“乘汾酒号列车、赏吕梁山风光”旅游季活动,推出了5大优惠政策和6条精品线路,推动19个景区完成改革任务。1月-11月,全市旅游总收入完成368.43亿元、增长34.8%,高出全省8个百分点。
我市还依托煤铝电资源丰富和成本低廉等优势,大力推进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举办了铝工业发展研讨会和铝工业上海招商推介会,推动50万吨轻合金项目生产线投料试产,引进河南明泰、杭州锦江、辽宁忠旺等9个总投资740亿元的铝产业延伸项目。2017年1月-11月,铝工业实现增加值131.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6.6%。
挖掘转型升级的优势和路径
当今时代,转型升级已是大势所趋。国家频频出台有关转型升级的产业激励政策和财税倾斜政策,无不为转型升级创造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必要条件。
结合吕梁实际,工业转型升级有着独特的有利因素。吕梁资源优势得天独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吕梁煤炭、铝土、铁矿石资源丰富,虽经多年开采,但总体上仍处于资源开采的“青壮年”时期,要进一步未雨绸缪、及早谋划,着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才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稳步推进吕梁产业转型升级,要靠项目引进和带动,结合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项目选择要进一步优化细化,应围绕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这个特定目标,着眼于与现有工业基础相关联,延伸产业、循环发展或能形成新的规模产业的项目。扎实推进我市煤炭、焦化、钢铁、建材、电力、煤化工、装备制造、食品酿造八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方案,有效促进吕梁产业的转型发展。
特别应重视振兴和发展独具吕梁特色的高新技术项目。以煤气制甲醇、煤焦油深加工、粗苯精制为主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已经在极大刺激吕梁煤焦产业经济效益的发挥,我们应依托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档次、增强竞争力。要着眼于市场前景广阔、能满足消费者更高需求的高中档消费品项目;应着眼于培育产品技术含量高、生产销售增长较为有可能做强做大的项目。
特别重要的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入破解经济转型发展重大问题,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形成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制度和政策体系。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不断改革创新,努力破解阻碍转型综改的要素瓶颈和体制障碍,就一定能实现从“煤老大”到“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历史性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