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笔者结合乡镇工作十余年的经验和近三年来担当第一书记的具体实践,发现当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暨待改进。具体表现:一是农村“两委”党员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总要求,没有真正吃清弄懂想透,农村“三基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风险点,难以因地制宜,融会贯通。二是在巩固和完善土地、集体产权等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第一书记和农村“两委”党员干部在保障农民权益方面,还存在一些私情杂念,导致民生领域一些腐败问题的发生。三是农村“两委”党员干部,特别是第一书记在壮大集体经济发展上缺乏创新力,突出表现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点子少、思路窄,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激励性办法不多,不能有效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产业没有真正兴旺起来。
第一书记作为新时代的“知青”,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历史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第一书记理应有所新担当、新作为,如何有效发挥第一书记的积极作用,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大显身手。为此建议:
一、第一书记要有新作为,必须团结带领农村“两委”党员干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解决基层组织不强、基础工作不牢、基本能力不高上下功夫,贯彻落实好乡村振兴“二十字”总要求,消除薄弱风险点,采取“一村一策、乡镇规划、城乡结合”的办法,扎实助力乡村振兴。
二、第一书记要有新作为,必须以抓好党建为引领,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巩固和完善土地、集体产权等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结合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源头防控、专项治理民生领域各种易发多发的腐败风险点,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百姓的“幸福指数”,真正提升农民获得感,真正保障农民权益,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三、第一书记要有新作为,必须分析调查农村的地域情况、农业特点、气候条件和劳动人口,结合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情况,做好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培育工作,积极配合农村“两委”党员干部加大农建投入、拓展农产品市场,广开销售渠道和途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此外,在具体工作中,还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有知识、懂网络、思路新、脑子活等优势,把创新的思维方法始终贯穿于农村工作中,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化农业发展方式,注重运用新时代“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村全产业链改造升级,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