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经济专刊

市农信社亮出高质量发展成绩单

本报讯 今年上半年,市农信社围绕服务实体、防控风险、深化改革三大任务,加快转型提质,各项业务保持了稳中向好的态势,存贷结构持续改善,资产负债效能提升,收入利润持续快速增长,盈利指标逐步改善,不良贷款保持“双降”,各项监管指标同比均有增长,经营管理正在由过去的快速粗放式发展升级为精细化高质量发展,从大到强的转变正在显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存款结构持续优化,负债成本稳中有降。至6月末,市农信社各项存款余额达到699.95亿元,较年初净增68.3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42.3%;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67.86亿元,较年初净增45.86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11.2%。从存款结构看,活期存款余额195.38亿元,占比27.91% ,较年初净增21.81亿元;定期存款余额477.37亿元,占比68.2 %,较年初净增36.35亿元;保证金存款余额20.85亿元,占比2.98%,较年初净增8.93亿元。全市13家行社中有12家完成半年增存任务,6家行社完成全年增存任务。高成本同业负债显著压降,存款成本在利率上调浮动的情况下,控制在平均利率2.34%,与上年基本持平。

信贷结构加快调整,服务实体质效提高。坚持“深耕三农、细做小微、精准扶贫、倾力重点”的业务定位,以提高三农、小微贷款占比为导向,市农信社制定出台了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普惠金融工作计划,在全市13家行社全面启动“三个办法”,搭建三级授信体系,在10家行社成立了小微办贷中心,缩减信贷审批链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在全辖开办了福农卡授信业务,推出覆盖三农、小微、个贷等各个领域的差异化、多样化信贷产品,福农卡用信额达到3.04亿元,占个人新增贷款的15.28%。至6月末,全市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469.31亿元,净投57.92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25.9%。其中实体贷款余额297.14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63.8%。净投放涉农贷款12.02亿元,余额达到292.08亿元;净投放小微企业贷款20.61亿元,余额达到83.0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的73.6%;累计净投扶贫贷款16.58亿元,余额达到38.19亿元,其中投放扶贫小额贷款3.38亿元,余额达到10.35亿元。成功争取扶贫再贷款5.9亿元,其中深度贫困地区3.1亿元,占比52.5%;争取风险保证金1.46亿元。

营收结构持续改善,综合收益稳步提升。上半年,市农信社在做好主营业务基础上,加快收入结构改善,提高非息收入占比,稳控费用增长。至6月末,全市农信社实现各项收入22.56亿元,同比增加4.57亿元,增幅25.4%。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均实现同比较快增长,非息收入占比达到58.2%。成本收入比为32.28%,较年初下降2.89个百分点,同比减少3.99个百分点。营业净收入增幅达29.56%,远高于费用增幅14.25个百分点,各行社的费用增幅均稳控在20%以内。从盈利能力看,经营利润7.57亿元,同比增长2.18亿元,增幅40.6%,完成全年任务的65.8%;资产收入率4.73%,完成目标任务的115.36%;自有资金收益率达到4.69%,完成目标任务的109.07%;综合收益率达到4.9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上缴税费9759.25万元,同比增加1547.51万元。

重点改革梯次展开,发展活力有力增强。上半年,市农信社深入推进改制化险工作,加快农信社体制机制转换步伐,建立领导包联责任制,按月统计高风险机构改制进度,以会议、座谈、下乡督导等形式,督促改制联社主动作为,从快、从实推进改制,积极协调政府监管统筹推进,营造良好外围改制环境。上半年,市联社结合实际,重新调整了改制化险规划方案,明晰了改制化险的新路径、新方向。辖内的岚县联社已报批筹建,汾阳联社、方山联社已启动清产核资工作。

风险管理全面增强,业务经营更为稳健。以“制度执行年”为抓手,市农信社深入开展市场乱象整治,条线排查和案防治理工作,加大问题整改力度,更加主动地将外在的监管要求转化为内生的管理动力,强化风险管理对业务发展的支撑力、保障力,让业务发展的每一步走得更稳健、更实在。上半年,该市农信社两次约谈县级行社高管人员,举全力压降不良贷款,清理“两逾”贷款,实现了不良贷款“双降”。三年来,累计压降不良贷款21.33亿元,不良率下降11.6个百分点,持续呈“双降”态势。集中力量防控流动性风险防控,加强日常监测和压力测试,流动性比例、流动性缺口、核心负债依存度等各项指标均控制在监管要求的范围之内。完善内控制度15项,各类问题平均整改率达到60%以上,守住不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郭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