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雅萍
作为九零后的山里娃,白小飞“无老可啃”,他也不会选择“啃老”。他说:“我曾经是一名军人,部队这个大熔炉锤炼了我,我知道,没有奋斗,就不会有幸福。”
白小飞生于柳林县高家沟乡白家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2015年12月,结束了五年军旅生涯,刚满23岁的白小飞脱下戎装,回到家乡。
亲戚朋友说,毕竟当过几年兵,到城里找个工作还是有优势的。面对这样的善意,白小飞笑笑道:“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过去在部队,有自己的使命,现在到社会,也得有自己的价值追求。与其托人找关系,谋求一份平平常常的工作,还不如自己找个小项目,从零做起,搏一把,打拼属于自己的事业。只要自己有志气、能吃苦、肯坚持,就一定能够为社会做出有意义的事来,也一定能够活出退役军人的样子来。”
白小飞的家乡是一个红枣之乡,也是一个生态之乡。乡党委一直倡导打造无污染、无公害、纯生态绿色农产品基地。“我们村地处交通要道,水好草美,发展传统养殖业得天独厚。”白小飞经过深思熟虑,与村委协商,承包了村里一条200亩的荒沟,拿出了自己的退伍费,找朋友借一点、向银行贷一点、请父母亲人帮一点,筹得了50多万元的创业资金。
整场地、盖圈舍,选品种、请专家,经过三个月的努力,一个小型特色猪鸡养殖场初步成型,起名为“柳林县桃花村养殖专业合作社”。鸡是颇具传统特色的边鸡,猪就是本地土猪,鸡猪坚持纯粮食喂养和散养相结合,做到无污染、无添加,完全靠绿色养殖打开市场。
白小飞不怕付出辛苦,整天待在山沟里搞养殖。可成功的路总是曲折的:鸡猪出栏了,销售却成了问题。贴小广告、发传单、上门推销,出门一次,猪肉卖不了多少,还多次被小区保安赶出门来。面对挫折,白小飞意识到,必须转变销售思路,他认真研究了客户消费心理,改为体验式销售,先让客户品尝食用,觉得口感确实好再付款。渐渐地,他的产品销路有了好转。再加上高家沟乡的干部也帮了很多忙,动员亲戚朋友和小区邻居品尝购买白小飞的产品。他的产品终于在柳林县城有了知名度,桃花村品牌的鸡蛋、猪肉现在需要排队购买,供不应求。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总是曲折的。正当白小飞的小企业稍有起色、步入正轨时,2016年秋,一场暴雨导致山洪暴发,无情的洪水将他的鸡舍全部淹没,200多只鸡血本无归。面对天灾,他没有灰心,没有放弃。汛期过后又重建鸡舍、补购鸡种,继续经营。孰料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去年9月27日,白小飞的母亲因天黑疏忽,意外坠入深沟,不幸去世。“母亲才52岁,一直是家中的主心骨,也是企业的主帮手,家里一切全凭她打理,母亲去世,让我觉得天塌一般。”失去亲情,失去支撑,白小飞一度陷入绝望中。毕竟曾经是军人,几个月后,白小飞又以“顶梁柱”的姿态出现在合作社,再次开始干事创业。
“我的企业虽然不大,又刚刚起步,但已经动员吸纳了5户贫困户加入,每年每人可增加收入2万多元。去年,我的合作社收入由上年度的2万多元增加到了近20万元。”白小飞说。
桃花村合作社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是:以特色养殖业为龙头,用无害化粮食作为鸡猪羊主饲料,以鸡、猪粪便做农家肥,种植绿色蔬菜和杂粮,形成纯生态产业链。“通过3至5年的努力,将合作社扩展到边鸡1500只,土猪500头的规模,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增收。”只有25岁,在200亩地里“做文章”的白小飞,将来一定会做出更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