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理论

对不作为就要“零容忍”

□ 袁浩

《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明确,对不担当不作为的干部,根据具体情节该免职的免职、该调整的调整、该降职的降职,使能上能下成为常态。针对个别干部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天津市去年开展了专项治理。

治理中发现,天津市工商联一直积极争取授权其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资格,这项工作从2009年8月就开始着手,然而直至今年4月市委统战部牵头协调后才予以授权。一项授权,天津市工商联等了将近9年。天津市委对其中涉及的不作为问题坚决问责,负有责任的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张宝甫被免职,其他领导干部也受到诫勉等处理。“没有违纪违法,仅仅因为履职不到位就被免职,力度之大令人震撼。”谈到这个案例,天津市纪委监委驻市民政局纪检监察组组长赵学程说。

“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一直以来,一些干部存在不干事、不作为现象,群众反映强烈。从天津市的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发现的问题来看,这类顽疾仍不可忽视。一些单位和部门对政策理解把握不准,工作拖沓推诿;不善于抓班子带队伍,作风不民主;存在守摊思想,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种种不作为问题,是阻碍改革落地、政策落实的“绊脚石”,已经到了非根治不可的时候。

纵观当前一些官员的不作为现象,其中固然有能力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恐怕要从态度上找原因。其中,有的只是把官位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而不是为党为民干事的平台。在他们的脑子里,工作干劲的边界线与官位升迁的临界线是完全重叠的;以官位为圆心、以利益为半径划出的圆,就是他们最大的干劲范围。当然,现在还有这样一些新情况:有的患上了“反腐恐惧症”,心神不定而不为;有的把守规矩和干事创业对立起来,干脆“不吃、不拿,也不干了”。而这些干部只要不明显触犯党纪国法,一些党组织就采取较为“温和”的方式处理,动真格的少,从而使不作为的官员照样有“位”。年年难过年年过,年年过得都不错。

为官避事平生耻。习近平总书记曾谆谆告诫各级干部,“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大量案例也警示我们,干部不作为,不仅有悖于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会成为改革“中梗阻”、干群“隔离墙”、发展“拦路虎”,损害党和政府公信力。其危害,较之贪污腐败,有过之而无不及。古人云:“洁己而不奉公之清官巧宦,其害事较操守平常之人为更甚。”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正因如此,从颁布实施《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树立“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到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其目的都是为了向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亮剑,切实治理懒政怠政行为。亮出纪律之剑,引来新风一片。天津市敢于较真碰硬,对不作为“零容忍”,可谓打响了一场根治顽瘴痼疾的攻坚战。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不作为就要“零容忍”,才能彰显正风肃纪的决心。希望各地都能严字当头,以刚性约束惩治不作为现象,并建立常态化机制,该警示的警示、该“下课”的“下课”,并真正把问责惩戒与容错激励结合起来,树立“为干事者撑腰、让有为者有位、无为者无位”的鲜明导向,促使各级干部在各自岗位上精心谋事、安心干事、全心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