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新闻由头 让新闻更新更好看

□ 刘晓云

新闻,即对新近发生事物的报道。然而要做到这一点,不管交通环境如何改善,通讯信息如何飞速进步,采编队伍如何壮大,我们都很难在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时间,采集、报道全部的新闻素材。在实际的工作中,经常需要每一位采编人员创作的往往是如何把旧闻变成新闻,这就需要我们给新闻作品找一个好的新闻由头,让所报道的东西重新焕发生机。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发现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或者说很容易犯一个通病,那就是缺乏新闻由头。一件事、一个人,为什么成为一条新闻或者准确地说要写成一条消息,没有理由,如果说非要有,那就是因为记者采写了、拍摄了、报道了所以成为了新闻。这样的逻辑是可怕的,也是不对的,新闻需要新闻由头,做记者的更需要给新闻找个好由头。

“由头”百度百科里介绍是“借口、缘由”。直接套用简单理解那么“新闻由头”就是:“成为新闻的借口”。当然这种理解是粗浅的,新闻由头的概念,并不是“新闻”与“由头”释义的简单相加,它主要应该是指重要事实之所以成为新闻的引子。那么为什么要给新闻找一个由头呢,其实这是因为新闻本身的属性决定的,新闻是新近发生的。而作为记者或者我们媒体本身,又不可能时时刻刻在第一时间里报道需要报道的事实。我们报道的新闻除现场呈现式的报道外,往往报道的是已经发生几天、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旧闻。如何让就“旧闻”变成“新闻”这就需要我们记者给找一个新闻由头。

一件事成为新闻通常具有两个特点:有价值和刚发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什么要报道此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报道此事?我看到过一篇报道,开头就写到:私拉电网欲电野猪,结果没捕杀到猎物却把大活人给活活电死了,方山县发生了这样一起案件......事情发生在去年的8月20日。而报道的时间却是大雪纷飞的腊月。这件事确实典型,有警示意义。可8月份的事,为什么这个时候报道。我们需要给新闻找一个由头。我认为可以这么修改:在山区,一些村民有雪后捕猎的习惯,可这个时候您可千万要注意了。因为如果您捕杀的受保护的野生动物这本身就是违法,还有如果方法使用不当还容易发生意外。前段时间,方山县的一村民就在捕杀野猪时,发生意外把人给电死了。我不敢说这个导语就好,但起码和刚刚发生的降雪,雪后捕猎的人多,结合在了一起。其实就这件事本身而言,我还了解到节目报道时公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的批捕工作正在进行,也可以以此作为由头。

事实早就存在,为什么现在报道?那么如何给新闻或者说消息找由头呢。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在同类事实中找最近者,再一个就是找过去事实的新动向。案件类报道个人认为这个方法很实用。没拍上何时案发,就拍何时破案。第三个呢,我们可以找一些事实延伸出的场景,利用联想的手法找出与该事件最切合的点。例如之前提到的例子“雪后捕猎电死人”。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信息时代到来之后,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媒体宣传对传统媒体的传播环境构成了很大的冲击。在科技力量的支持下,微信、微博,名目繁多的直播平台、信息平台,无疑为我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同时也为信息的快速、海量传播提供新的可能。那么在这种环境下,一个好的新闻由头、新闻引言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这就更要求我们每一位新闻采编人员,不断丰富自身知识储备,自觉适应时下传播环境,以新的态度、新的语体,传播新的信息。具体而言,我们既可以通过在变化事物中找寻特点;同时也可以采用联想的手法,把一个远离受众的事物,拉近到受众的身边,以此来寻找新闻由头,让新闻更新、更好看。

总之其实,只要我们深入采访,仔细观察,认真从变化的事实当中寻找新闻由头。那么新闻由头还是有的,好的切入点还是有的。做记者、做消息,我们有责任给新闻找一个好由头。而决不能以一句“日前、前段时间”之类的话来搪塞观众。

(作者单位:吕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