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去年我们在村里试种了50亩板蓝根,收到了不错的效益,群众每户增收200元。今年我们又新建设了10个香菇大棚,引进了旱地西红柿种植,效果都比较良好,这是我们在帮扶村里产业发展上的大致情况。”
“我们市财政局在方山县帮扶两个村,今年赤坚岭村的西葫芦种植产业大大提振了群众脱贫的信心,原先计划发展200亩,实际村里发展了600余亩,市场销售空前好,我们还注册了‘赤坚岭西葫芦’商标。下一步我们准备与几个蔬菜大商达成长期合作协议,一方面保证西葫芦的销路畅通,一方面维护好这个商标品牌,使其做大做强。”
……
9月18日,方山县政府四楼会议室里吕梁市直机关派驻该县驻村工作队长座谈会正在如期举行。一开始,来自市接待办和市财政局的两位工作队长就帮扶村产业发展情况说的大家心潮澎湃。紧接着,市委宣传部派驻的工作队长陈丁照,市文化局的蔚虎平向大家展示了帮扶村——马坊镇开府村,冯家庄村和凤翼村大力加强基础设施的情况,让大家看到了工作队定点帮扶的一幅幅精彩画面。
“大家为我们方山的脱贫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这期间有完善基础设施方面的锦上添花,有助困济难方面的雪中送碳,今天我们把大家召集回来,一方面是想听听大家帮扶村的整体情况,更主要的是想让大家结合村里实际,坚持问题导向,围绕贫困村、贫困户退出的各项指标和‘两不愁、三保障’,有针对性地发现一些问题,提出一些观点和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意见建议。”主持会议的方山县委副书记闫斌胜的话瞬间扭转了大家交谈的方向。
市政府办公厅派驻的工作队长李耀华说:“当前村里的最大问题是群众的惰性比较大,比如搞个培训之类的,发上补助,反复动员,群众还不是很积极,要说利用培训学到的技术搞个产业就更不用谈了。”
“的确也是,现在村里群众等靠要的思想还很严重,甚至有争当贫困户的现象发生。”“群众对脱贫政策掌握的还是不够,像我们村群众对健康扶贫‘双签约’就不清楚。”“村里的村干部,特别是村支‘两委’主要干部战斗力不强,存在软弱涣散的情况,严重影响脱贫工作进程。”
“我建议就是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激发群众自身脱贫、我要脱贫的热情和信心,通过开展一些文化下乡活动、精神文明户的评选来不断提高群众对脱贫工作的认识水平。”“关于政策掌握不够深入的问题,我的办法就是来一次‘体验式’的政策落实,比如帮助群众办理一次住院报销、帮助一个残疾群众办理一次残疾证等,这样咱们作为工作队长、帮扶人员,不仅能够在理论上讲清,更能接地气地把实际的每一个环节讲透。”
……
从展示帮扶成果到挖掘存在问题,从面对问题困难到提出意见建议。各位工作队长的发言直击要害,激烈热情,不知不觉时间已到了中午一点多,大家被迫“停工”。因为当天下午3时,在该县的武当宾馆还要召开一个同样规格的省直单位派驻方山县驻村工作队长座谈会。
来自方山县干部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仅2017年省市派驻方山县31个单位56支工作队就为该县注入扶贫资金1700余万元,累计为村办实事好事237件,有力地助推了方山的脱贫攻坚进程。
今年是方山县脱贫摘帽之年,年内要实现退出贫困村14个、减贫12300人以上,贫困村下降到10%以内,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以内。距大考只剩百日,如何在现有脱贫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发力,稳步前进,该县立足实际,慎思重虑,全面检点,积极迎检,在加大力度全面推进脱贫攻坚各项产业、设施建设的同时,把眼光放在了脱贫软实力的完善提升巩固上,进一步找准短板,补齐短板,于是便有了这样一次特别的富有实效的座谈会。 (杨应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