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梁瑜
我市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梯田环绕,旅游资源丰富。
穹庐一曲本天然
近年来,我市按照“规划为纲、市场为先、线路为形、文化为魂”的思路,紧紧围绕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依托现有旅游资源,抢抓机遇,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快速提升交通、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旅游服务能力,旅游产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力带动了全市服务业发展。
方山县北武当山、于成龙故居,交城县庞泉沟、卦山、玄中寺,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汾阳市杏花村酒业园区,孝义市胜溪湖森林公园、孝河国家湿地公园、梦幻海室内水上乐园,岚县白龙山、黑茶山,临县碛口古镇,柳林三交镇黄河,石楼县天下黄河第一湾、红军东征纪念馆,中阳县柏洼山,离石区安国寺等一批旅游景区,知名度逐渐提高,旅游产业重视程度正在稳步提升。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方山大武机场的投用,解决了吕梁无机场的历史。旅游住宿业的飞速发展,五星级、四星级酒店的开业和七天、汉庭等国内知名快捷酒店的入驻,改善了吕梁住宿业的新格局。吕梁旅游产业正在逐步替代传统煤铝产业,形成新的旅游大市场。
无限风光在险峰
当前我市文物旅游工作发展目标为:全力彰显“山河多娇、英雄吕梁”形象,以优美的山河生态为基础,以英雄文化为核心,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加大旅游公路建设,合理规划旅游线路,倾力打造“一核二擎一环四带”旅游新格局。
所谓“一核”,即柳林、中阳和方山等区域。“两擎”即关帝山休闲度假引擎和碛口文化体验引擎,关帝山休闲度假引擎涉及G209和S320沿线及交汇处资源相对集中的区域,是吕梁旅游发展的先行区和资源富区,主要涉及交城、文水、离石、方山四县(区),规划打造关帝山旅游特区。碛口文化体验引擎主要涵盖碛口古镇、西湾村、李家山、寨则山和彩家庄等资源点。“一环”即全域旅游发展联动环,主要通过G307一S320一G209一S313一沿黄扶贫旅游公路进行串联。“四带”即沿黄旅游产业集聚带,主要指沿黄区域,涉及石楼、柳林、临县、兴县;绿色旅游产业集聚带,主要指方山、交城、离石、中阳、交口;红色旅游产业集聚带,主要涉及兴县、临县、中阳、石楼、交口等区域;古色旅游产业集聚带,主要涉及孝义、汾阳、文水、交城。通过这些旅游集聚区的建设,使得“山河多娇、英雄吕梁”旅游主题形象,“人说山西好风光,右手一指是吕梁”宣传口号深入人心,实现13个县(市、区)4A级景区全覆盖,旅游总收入总量在全省排名提前2——3个位次,把我市旅游产业培育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吕梁打造成为国内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闻歌始觉有人来
全市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入手,推动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补短板上下功夫,通过解决旅游供给问题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旅游规划编制与景区标准化建设,交城县玄中寺+卦山+英雄广场打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方山县北武当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文水苍儿会、刘胡兰纪念馆,汾阳文湖景区,孝义梦幻海水上乐园,临县碛口,岚县白龙山,离石安国寺、白马仙洞、千年景区、天贞观+凤山公园,柳林香严寺+展览馆+北山公园+抖气河,兴县蔡家崖晋绥馆+北坡晋绥分局旧址,黑茶山+四·八烈士纪念馆+凤凰山烈士陵园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前交城县已经启动5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岚县、兴县已经启动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通过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做大做强。
促进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全市旅游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利用传统文化,将吕梁的生态山水与主题文化相结合,利用武则天、于成龙、刘胡兰等历史人物以及大禹治水、完璧归赵、红军东征等经典故事,开发影视、演艺、出版、娱乐、动漫、公园等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挖掘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孝义皮影、中阳剪纸、文水岳村 子、临县伞头秧歌、柳林盘子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项目进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