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政教专刊

柿子红了 柿农笑了

孝义市人武部创新帮扶模式助力农民增收

本报讯 (记者 冯海砚 通讯员 王海明 马慧鑫) “这里‘柿业’好繁荣,满山遍野都是红灯笼高高挂,真不错。”“盛‘柿’风情,这里文化不一样。”来来往往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纷纷陶醉在‘柿’不可挡的迷人‘柿’景中流连忘返。11月10日,由孝义市政府、市人武部联合举办的孝义市首届柿子文化节产原村现场热闹非凡。

提起柿子,很多人会想到孝义市兑镇产树原村,这里作为孝义柿子主产地之一,结出来的柿子个大香甜,柿子久负盛名。但2017年一则新闻报道“柿子红了—农民哭了”,引起了市人武部领导的关注和深思。作为孝义市特产的柿子丰收在望,销售却无出路,市场低迷;柿农多是留守老人,低廉的柿价对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来讲,基本没有什么吸引力,这几年村民愁的宁让柿子烂在地里也不愿去摘。霜降以后柿子红了,红彤彤的柿子大批量挂在树上,在冷风中摇曳的红柿不时敲打着孝义市人武部领导的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过程中,孝义市人武部敏锐意识到乡村振兴对助推孝义发展的重大意义。他们感到,作为新一代国防动员人,必须紧紧围绕打好驻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持续用力,更新理念、创新思维,在积极参与驻地经济社会建设中夯实国防动员基础。他们坚持以党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军队要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工作”的指示要求,深入田间地头,访民情,察民意,急农民之所需、群众所盼,组织干部、职工、民兵骨干、复转军人一起打出了精准扶贫的“组合拳”,规划引领致富的“综合版”。

柿子无人收,“丰收”却闹心。这满山遍野的柿子就是财富,关键怎么让这满山的“柿业”变成事业?在一次孝义市人武部党委会上,该人武部政委梁敬修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干部职工多方调研、考察,一方面坚定广大柿农的生产致富信心,另一方面联系到了返乡创业的孝义籍的四个硕士毕业生。他们一拍即合,借助市委、市政府产业扶贫的优惠政策,集柿子种植、采摘,柿饼、柿叶茶加工销售和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全省唯一一家专业从事柿子生产加工销售的孝义市胜溪惠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应运而出,并注册了“胜溪农夫”商标。

他们引进了“互联网+”,运用互联网的广阔思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利用微信、淘宝等网络平台终端强化销售网络;先后吸收贫困户、退伍军人、优秀电商、孝义籍在外人士等30余股东加入,在孝义市人武部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民兵骨干在扶贫开发中发挥酵母作用突显,在帮带脱贫中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效应。一年来合作社规划承包了千亩牛心柿子基地,引进柿饼吊晒技术和设备,线上和线下同步销售、产品和文化同步推广,收购销售柿子15万斤,加工销售柿饼2.5万余斤,为产树原村、新民村、南营村等提供就业岗位65个,带动农户人均增收3000余元。今年,他们继续扩大生产规模,惠及更多柿农,几乎收购全市所有的柿子52万斤,提供180名柿农、贫困户、退伍兵就业,在省市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孝义市人武部在注重扶持成立合作社、推广孝义柿了产业的同时,更加注重文化宣传,切实打造特色品牌。2018年8月以来,“胜溪农夫孝义柿子柿饼柿叶茶生态农业+互联网新零售”项目先后参加省、国家组织的创业评比活动,荣获由省农业厅举办的第二届山西省农业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二等奖”,荣获第五届创青春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初创组三等奖”,并作为全省仅有的3家企业参加了团中央的项目路演推介,荣获“全国优秀奖”。

通过多方的努力,该合作社通过柿业进一步发展了乡村休闲旅游,为当地乡村铺就了振兴发展的快车道,变柿子资源为旅游资源,带动着周边的复转军人加入了这支柿业队伍,带领身边的村民劳动致富,真正的让“柿业”变成了致富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