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当前,随着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大量社会管理、居民服务、公共事务职能逐步从政府、企业转入社区,大量由单位直接管理的“单位人”转为由社区管理的“社区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也进入城市各个社区,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对于转变群众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疏解群众情绪、化解矛盾纠纷,培养现代城市公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社区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社区的休闲文化、体育文化、科教文化、道德文化、艺术文化、生态文化、网络文化等等,而绝非单纯的休闲娱乐那么简单。从宏观上看,社区文化是现代城市管理的一个模式,是一个城市影像的品牌工程,它的建设水平直接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现代化水准;从微观上看,社区文化建设可以为每一个社区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社区文化活动,不但可以丰富社区人每天八小时以外的生活,让其获得身心放松的愉悦感受,还可以寓教于乐,使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社区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维护稳定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社区文化的管理主体应为居委会。因此,在居委会专人管理下,紧密依托社区自身人才资源,聘请既有热心并有专长的各行各业的社区居民担任社区活动义工,组成业余的、义务的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卫生保健等专项小组,以推动社区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社区文化活动经费,建议由各级政府财政按一定比例直接划拨到位,解决一点,社区物业管理费中支持一点,社会赞助和个人消费付出一点,以保证社区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
循序渐进,提高社区文化队伍整体素质。配备专职社区文化工作人员,引导居民有组织的参加各类文化活动,提高聚合力。有关能部门每年都应组织社区文化业务培训,落实业余文体活动辅导员培训与注册登记制度,提高社区化干部和群众业余文体辅导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使社区文化建设更具生机和活力。
组织专业文艺人员和社区各文艺团体进行对接指导,提高社区文艺人员的演艺素质,提升社文化的整体水平。建设好社区文化活动志愿者队伍,千方百计地把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专家学者名人等会力量动员到公益性社区文化建设中来。
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全员参与,注重文化建设的大众性,注重民俗艺术的挖掘,让尽可能多居民参与进来,三天一活动,四天一排练,五天一表演,自然显示各类文化组织的存在,自然有更多居民融入进来。传统节日是文化活动的最好时机,社区必须以此为契机、为载体开展活动。如春节的现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元宵节的花灯会、“二月三”的风筝会、群众喜闻乐见的消暑晚会和中秋节晚会等。举办这些活动主要应注重几点:一是内容贴近社区生活,让大家感兴趣;二是自编自演,原汁原味,增强生态;三是演学赛相结合,注重参与性,强调传承性;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和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激励社区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