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综合调研组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吕梁市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系列决策部署,按照市委“总体工作推进到位、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总要求,“对标全国一流、争创全省一流”“跻身全省第一方阵”总目标,坚持以研促改、以改统研、研改合一、忠诚履责,7月17日至20日,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全体科级干部并吸纳市发改、经信、人社等部门同志一行13人,赴太原、晋中、长治、晋城四市,就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工作进行了认真考察学习,走出大山拓思路,对标一流更奋进,取得很好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四市改革工作亮点成果
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四市在改革推进中涌现出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改革亮点纷呈,改革成效显著。
1.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方面。太原市认真落实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配套改革试验区各项政策,充分发挥示范区在转型综改、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擦亮转型综改这一“金字招牌”,积极推进“三化三制”改革,不断增强示范区内生动力和综合竞争力。完成“1+2+26”体制机制政策制度体系设计,即:一枚印章管审批,完成了大部制机构整合,实现了“三制”改革,出台了26项政策制度文件,将106条优惠政策分为普惠、评审和合同三类,全部实现“窗口式”兑现。实施“三个一”工程,将示范区所有审批事项集中到行政审批局办理,实现了一个大厅管服务,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个规划管全局。采取“龙头企业+研发平台+配套企业”、合作共建、购买招商服务等形式,先后引进62个重点新兴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200亿元,探索形成的一批制度成果在全省开发区复制应用。
2.转型发展方面。长治市唯美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致力打造“创意+工厂”小微制造双创平台,提供“独特+深度”精准双创服务体系,同创共享,打造“内创+外联”互利共赢模式,汇集众小,以成其大,吸引一大批“双创”项目拎包入住、融合创业,为小微制造业托起新时代双创发展梦。长治市成功集团合着时代发展、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节拍,以“多元化协调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综合性产业集团”为目标,创造了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新型产业超速裂变一个又一个奇迹,为长治市打破“一煤独大”经济格局提供了新思路、树立了新典范。太原市锅炉厂通过科技创新大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科技发展向产能发展的转变,成功迈入山西乃至全国锅炉行业领军行列。太原山西锦波生物制药公司以顶端生物科技为载体,以高、精、尖技术管理研发团队为支撑,为山西“新三板”上市企业创新发展树立了典范。晋城市高平市吉利尔潞绸集团是原高平丝织印染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成功崛起的一颗太行山上的璀璨明珠,企业以“传承潞绸文化、振兴丝绸产业”的历史担当,依托传统产业技术人才优势,转变发展理念,淘汰落后产能,依靠科技进步,提升丝麻产业,远景发展可实现年创收30亿元、带动3万人就业、5万家庭脱贫致富目标。
3.“山西农谷”建设方面。晋中市以全域化、全要素、全产业方式布局,依托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优质人才技术资源,构建“一城三园五区”空间架构,即“一城”,山西农谷科创城;“三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特色农产品加工交易园、北方林果科技园;“五区”,红枣苗木、绿色养殖、设施农业、生物技术四个推广示范区和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集全市之力打造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功能农业(食品)研发高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技术集成示范推广平台。
4.文旅融合发展方面。长治市山西振东药业集团投资建设的神农中医药文化园项目,通过企业投资和农村土地流转,以神农炎帝尝百草为文化背景,建成了熔药材种植、名医问诊、学术交流、科技展示、田园康养、大学校园、文化旅游等为一炉的中医药康养文旅小镇,年营业收入达3亿元,可实现利税1.67亿元,吸纳2000余人就业。晋城市司徒小镇是该市倾力打造的一个集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农耕体验、旅游购物、文化演艺等为一体的“老晋城民俗印象基地、新晋城美食旅游地标”综合旅游项目,该项目以其独特的山西风情和浓郁的文化氛围受到了全国广大游客特别是冀、鲁、豫、陕等周边省份游客的青睐,仅2017年春节期间短短17天时间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屡次刷新晋城旅游行业新记录。
5.媒体融合发展方面。长治市长治县遵循“改革、创新、共享、融合”理念,将县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三家主流媒体组建成全媒体中心,积极探索“7+N”发展模式(即报纸、电视、广播电台、新闻网、微信、客户端、户外平面宣传7种新闻媒介+其他媒介),初步实现了“一体策划、统一调度、一次采集、多元传播”的目标,保证了媒体资源汇聚、集成、共享和管理,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多媒体实质性融合的县区。
6.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太原市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择校热”“大班额”“入园难”等问题,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均衡配置优质教育资源,杏花岭区推进以“大学区管理制”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形成了“名校+弱校”的“紧凑型”大学区、“名校+新校”的集团化办学、“名校+普校”的学校发展共同体三种模式,新增优质学位8640个,在全国开辟了以县级区域实施大学区制改革的先河。
7.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晋城市高平市组建成立全省首家县乡紧密型医联体——高平市人民医院集团,构建起了市乡村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了医生、药品、病人“三下沉”,行政、人员、资金、业务、绩效、药品“六统一”,得到国家卫计委和省委省政府高度肯定,创建了叫响全国的医联体改革“高平模式”;同时推进“1+1+1”组合式团队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全省首家实行“1+5”家庭服务包模式。太原市阳曲县以县医院为载体,整合10个乡镇卫生院和117个村卫生室成立医疗集团。医疗集团实行“总额预付、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制度,建立体现公益性服务、岗位工作和群众满意度等综合绩效考核办法,实现乡村卫生院(室)提档升级、巡回医疗诊疗服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扶贫“双签约”四个全覆盖。长治市城区东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借助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医疗管理和人才技术优势,直接实现了“三甲”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同时,与长治卫校附属医院合作,促进和推动辖区内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使辖区内老年人以医养老实现了“一级缴费、三级服务”。
8.基层党建方面。太原市杏花岭区以“党建引领、区域联动、服务集约、治理创新”为理念建设区域党群服务中心成效显著,“党建引领”旨在发挥党建凝聚民心、组织辐射带动、夯实宣传阵地的作用,“区域联动”围绕打造共享式服务平台、发挥兜底式管理作用、各领域党组织共建等展开,“服务集约”就是做优公共政务服务、做强社会化多样服务、做实党员志愿者队伍,“治理创新”就是努力实现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治理能力现代化。长治市城区广场东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党员在社区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社区内党员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公共秩序管理、社区公益、志愿服务等活动,有力推进了党建引领社区建设。
二、四市改革工作典型做法
四市各级各部门重视改革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工作能力建设、改革氛围营造等力度大、效果好,值得学习借鉴的创新之举很多。
1.改革力量配备方面。四市均实现了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机构“三合一”整合。其中,长治市在市级层面实现“三合一”整合基础上,13个县(市、区)均通过市委改革办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发文,统一配备改革办主任、改革办副主任各一名,每县改革办至少6名编制。晋城市改革工作机制2017年9月实现“三合一”整合,重新设置内设机构,核定编制33名,目前在岗30名,人员力量配备居全省各市之首;各县(市、区)改革办主任均由县委副书记兼任,设置改革办专职副主任1-2名,人员编制均在5名以上。
2.改革工作制度建设方面。晋中市建立了领导分工负责制、统筹推进机制、定期协调机制、台账管理机制、重大问题解决机制、决策咨询服务机制、“双随机”报告机制、改革成效反馈机制、改革事项消化机制、改革成果推广复制机制等10个方面的推进机制和1个规则、7个办法、7个细则构成的“177”工作制度,通过这些改革工作制度机制的建立和科学高效运行,达到了整体谋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的良好效果,改革工作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3.营造改革工作氛围方面。四市在营造改革氛围方面都不遗余力、力促力行。太原市设立改革宣传经费25万元,市委改革办与《太原日报》、太原电视台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开设了“新时代改革先锋”专栏,拍摄了改革专题片,全面展示全市改革开放带来的新成果新气象。晋城市6个县(市、区)委书记和30个涉改部门一把手年初在晋城电视台黄金时间集中亮相,对所承担的重大改革事项及先行先试项目进行电视公开承诺;7月份再次登台亮相,向全市人民报告改革进展进度。同时,《太行日报》以专版专题形式对各县(市、区)、各部门落实改革承诺情况向社会公布,接受全市人民监督,营造了全市上下人人关心改革、人人支持改革的浓厚氛围。长治市结合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背景,在长治电视台开辟“书记、市长话改革”专题节目,邀请市县党政主要领导聚焦改革话题、直面改革任务,当场推进解决改革难题,推动重点难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4.改革督察工作方面。四市对督察工作高度重视,督察办法行之有效、立竿见影。晋城市整合市级督查力量,从市委督查室、市政府13710办、市人大机关、市政协机关、市纪委机关、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等7个部门抽强人、强抽人,组建成立“7合1”机构——市委市政府协调督查办公室,集中合署办公,协调推进改革,对重大改革事项开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及时掌握改革推进动态,公布监督电话,随时接受投诉。长治市建立了年中和年终督查、年底集中考核的督察考核体系,通过报告卡、提醒卡、督办卡、通知单“三卡一单”形式打通市级领导与各县(市、区)、市直涉改部门的沟通协调渠道,推进改革工作“一竿子插到底”,促进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5.改革工作年度考核方面。在遵循省定考核办法基础上,各市结合自身实际,求实求新,力求突破。晋城市出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明确年底考核实行“1-3-4末位出局”,即县(市、区)要有1个被评为一般等次,市直单位考核排名最后3位为较差等次,倒数7名之后的4家单位为一般等次,对年度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舞台、重奖励,奖到心跳;对考核任务不达标的单位和个人摘帽子、换位子,罚的脸红。同时,实行动态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在年度考核中的比重,规定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各占50%,强化了过程管理。晋中市、太原市积极探索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实行由相关单位专业人员、专业研究机构和评估公司组成的第三方评估小组,对其年度重点改革事项进行集中评估考核。
三、几点启示与建议
这次考察学习是“三合一”以来吕梁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一次规模较大、范围较广、效率较高、成果丰硕的重要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短短4天时间,累计行程1300公里,日程安排紧凑密集,学习考察点多面广,所涉内容全面丰富,基本是白天交流工作、参观考察,晚上星夜兼程、匆匆赶路,先后召开了4个座谈会、实地考察学习了22个单位和企业,耳闻目睹了四市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的创新实践、靓丽风采和突出成果。考察组全体成员兴致蓬勃、激情飞扬,普遍认为这次考察学习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学到了经验、看到了差距、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与此同时,通过考察学习,与四市改革工作机构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合作交流机制和工作情谊,为合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奠定了良好基础。四市好的做法经验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启示一:要始终坚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的信心决心。赴四市的考察学习,所到之处,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改革、各部门认真推改革、改革工作机构深入谋改革、各基层单位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的生动局面,使调研组全体同志深受感染、深受教育、深受鼓舞。走出吕梁取真经,对标一流齐奋进,通过这次外出考察学习,调研组全体同志进一步深化了对习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系列重要论述的学思践悟、融会贯通,进一步强化了对改革工作机构职责使命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进一步坚定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系列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启示二:要认真学习借鉴各市改革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与转型综改是各级改革工作机构的新职能新使命,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机制体系,比如一月一例会制度、改革督察机制、分管领导定期向“一把手”汇报工作机制、第三方考核评估机制等。要认真学习借鉴四市改革工作机构制度机制建设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健全完善改革工作机构,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制度机制建设,以优良的制度机制促进优质高效工作,充分发挥改革工作机构统筹、协调、督察、服务职能作用,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服好务、尽好责。
启示三:要认真学习借鉴各市改革工作试点先行、示范引领的好做法好经验。要认真总结提炼四市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方面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好做法、好经验,如医疗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文旅体制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双创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试点做法,紧密结合吕梁实际,让各市领先全省全国的一大批改革成果在吕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提升完善改革思路举措,争取各类改革试点,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推进更多改革成果落地见效、惠及全市人民。
启示四:要大力营造人人参与改革、人人受益改革的浓厚氛围。要学习借鉴四市重视改革宣传的好做法好经验,精心策划,全面覆盖,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全面展示吕梁改革工作好做法、好经验、好成果、好成效。同时,就一些推进改革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电视问政、微信互动等形式,畅通交流沟通机制,动员全社会积极献计献策、集思广益,让改革红利得到极大释放,让人民群众通过积极参与改革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始终让改革引领发展、引领潮流。
启示五:要进一步深化运用考察学习成果。市委改革工作机构要遵循市委“忠诚、研究、服务”部署要求,进一步提升政治意识,做到“站位高、定位准、摆位正”,矢志不渝做吕梁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的忠实践行者、积极推动者。要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各兄弟市的横向学习沟通交流,主动邀请兄弟市同行、专家及企业负责人来吕梁传经送宝、考察交流,积极推动市县两级改革工作机构和涉改部门、县(市、区)对标一流、迎头赶上,把兄弟市好的做法经验、模式成果在吕梁得到推广应用,扎实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型综改工作对标全省全国一流、跻身全省第一方阵,为吕梁在“两转”基础上全面拓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新局面不断注入强大动力活力。 (执笔人:白 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