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文艺副刊

听雨又见蕉窗

□ 郭彦珩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有一些每天陪伴着你的东西,或许你并不是很在意,但是当它不在你身边的时候就好像自己的生活被人削去了一块;有一些曾经每天坚持做的事情,比如向你爱的人道一声晚安,当某天你不再去做的时候就会有一种空虚感。这就像我与《蕉窗诗抄》,它曾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就像我每天呼吸的空气喝的水。它总是在我的案头占着一个位置,随时待命。

闲暇的时候喜欢读些诗词,偶得佳句便反复卒读成诵,然后根据诗词的风韵选择一种心情,默写在《诗抄》上。其实佳句如美人,可遇不可求。有的一见钟情,有的日久生情,其中也讲一个缘字,于千万首诗词里相逢本来就是一种难得的注定。经营诗抄两年,大概也读了五六百首诗词,录在其上的不过一百七十九首。这一百七十九首可谓天上之曲,人间绝唱,精妙无比。每次翻阅品读,都到全新境界。在匆忙的生活中,总会不时的读上一两首,洗练文笔倒是其次,打磨心性才是作用。

夜雨剪不断,泼墨洗闲愁。这是我写在诗抄扉页的一句话。它诞生在一个初秋的雨夜,我忙里偷闲读着一本唐诗集,应着此情此景想起古人听雨夜读的妙趣,突发雅兴,找出一个空白的笔记本,提上了蕉窗诗抄四字。它的名字源于一首古曲《蕉窗夜雨》,也算应景。只是曲子抒发的是离愁,当时我年纪尚小,还没有完全领会。也正是因为蕉窗诗抄,我开始增加诗词阅读量,拓宽搜寻范围,翻过一本又一本诗集,录入的不过十之三四。那段日子,诗抄是我唯一可以完全投入其中的东西,我也很享受这种诗海拾贝的感觉。

远赴南粤求学,一去故乡千里,畏惧风尘劳顿把诗抄留在了案头。读诗也渐少,这一块算是荒废了些许时日。一日与同窗好友刘君日锦谈起诗词才忽而想起搁置已久的闲情,总是抱怨生活少了诗意,原来是自己丢弃了。不久就似江郎才尽,一无所有。所以,要重新拾起。

想来我读诗原是只为消遣,在不同的场景、情感和心境之间切换,体验人生百味,世事沧桑。只有真正进入场景才能触景生情,然后才能到达作者的心境,所以好诗一定是画面感极强的,只是短短的文字就能把旁人带入诗境而浑然不觉,然后在情境中顺着诗句的引导,看诗人之所看,想诗人之所想,为诗人之所为,达到一种跨越时空的默契,桥梁就是这些文字。所以好诗的文字是极具表现力的,通过别出心裁的排列组合而入化境。独乐不如众乐,这些所得的美感若能分享给他人,也算不负曾经的诗抄情怀。我自幼读诗,时至今日,虽然年少,却也赏过千余,幸得仙人彩笔,在旧借未还之前希望与更多的人分享在诗词中感受到的美。虽然与诗抄相隔千里,但诗抄里的佳句体悟依然深刻如初,故而创建这个公众号,一方面为了分享,另一方面也告慰一直陪伴我的诗抄和依旧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