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离石

信义镇小神头村

好路子撑起百姓钱袋子

□ 任建忠

农家饭庄。任建忠 摄

特色种植发了家,肉牛养殖富了民,乡村旅游助了力……。隆冬农闲时节,在离石区信义镇小神头村的田野里,到处呈现得是一片忙碌的景象。种植大棚蔬菜,放养肉牛,开办饭庄,越来越多的贫困户找到适合自己的增收门路。这一切缘于小神头村立足本村实际,培育富民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富民的新路子。

小神头位于离石小东川,距城30公里。全村315户,774口人,耕地面积1700亩。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207人。到2018年底减贫85户222人,全村贫困发生率为0.27%。村内无任何矿产资源和村办企业,村民主要收入渠道为小杂粮种植、散养型养殖和外出务工,全村现养殖肉牛350头、羊120余只。

自决战脱贫攻坚以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结合村情实际,提出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思路:即“抓住一个机遇,夯实两个基础,破解三个难题”,确保如期全部脱贫摘帽。抓住“一个机遇”,就是紧紧抓住上级出台的一系列助力脱贫攻坚的政策,因户制宜,因人制宜,精确施策,全面向贫困发起总攻。夯实“两个基础”,就是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基础,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破解“三个问题”,即破解贫困户脱贫思路不清问题、帮扶措施不准问题、增收渠道不宽的问题,确保在全区率先打赢这场硬仗。

为此,该村村党支部、村委会首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在手上。2018年投资 200余万元铺设村通公路700米,并自筹资金50余万元完成道路附属工程,开通至城区的客运班车;投资50余万元修建了232平米的村级活动场所;投资16万元,修建了自来水户户通工程,经区水利局验收,完全符合农村安全饮水标准;积极争取电信部门支持,全村互联网己实现全覆盖,贫困户住房安全率达到100%。通过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全村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让”钱袋子”鼓起来,是贫困人口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获得感。村党支部书记牛艳军谈到,只有不断培育富民产业,才能真正让老百姓有稳定的收入。

小神头村依山傍水,传统就有养殖业优势,为此,该村在2016年争取肉牛养殖资金11.6万元。其中,24户贫困户依托常胜养殖专业合作社,每户落实补贴2000元,户每年分红200元;34户贫困户每户补贴2000元,自主发展家庭养殖。目前,全村肉牛养殖规模350余头,养羊120余只。其中,脱贫户家庭养殖牛52头,养羊60只,特色养殖进一步夯实群众增收基础。

在小神头的尾沟里,60多岁的残疾人张成生正赶着牛儿上山放养。从前年开始,我通过国家补贴,购置了4头牛,去年又下了一个牛犊子,正常情况下今年卖了牛,年可收入3万余元,去年也成功甩掉了“贫帽”,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在张成生的家,见到了他的老伴任翻玲,她指着脱贫政策牌,满怀笑脸地说,现在我们过的幸福生活,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有保障,明年了再给孩子娶个媳妇,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现在的好活法。

与此同时,该村紧紧抓住全国特色小镇---信义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种殖业,采摘农业,切实鼓足贫困群众“钱袋子”。充分利用村内现有234个蔬菜大棚的优势,积极争取区农业局支持,投资50万元种殖火龙果,79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实现收益530元。同时,全村贫困户有55户85人通过外出打工,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达到1万元,远远超出国家扶收。

不仅如此,小神头村还在2016年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投资83万元建成100KW光伏扶贫电站一座,并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并入国家电网运营。2017年以来,己为23户深度贫困户每年平均分红1687元。

用足扶贫政策。小神头村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共有67人,幼儿学前27人。全村适龄儿童已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入园率100%,巩固率100%,无因贫困辍学学生。全村86户207人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享受“三保险、三救助”政策,31户32人贫困户中的低保户、7户7人五保户实现了“应保则保”,使这些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几年来,经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小神头村脱贫攻坚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贫困户的思想观念得到更新,思维方式发生转变,人们不再停留在过去的传统农业上,而是开动脑筋,打起了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算盘,一些投资少、风险小、绿色无公害、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好的种植、养殖业正在成为该村新兴主导产业。贫困户的“脑瓜子”活了起来,“财路子”多了起来,“钱袋子”鼓了起来,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