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梁市委党校正县级副校长 李鸿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加强党校系统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着力推进新时代党校事业新发展新作为新突破,经市委批准,市委党校于2018年11月、12月先后分两批,慕名赴素有“东方剑桥”美誉的浙江大学,举办了“浙江大学—吕梁市党校系统教研与管理骨干综合素能提升专题培训班”,全市党校系统的78名校级领导及部分教学科研骨干参加了培训。这是吕梁市委党校联合县(市、区)委党校,第一次赴全国知名高等院校进行的高标准、高质量、范围广、人数多的专题培训,其示范作用、借鉴意义以及带来的启示值得思考和总结。
一、主要特点
这次培训,是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举办的,培训采取白天课堂讲授、现场教学与晚上分组交流、撰写心得体会相结合的模式,两期共计60个课时,其中,课堂教学48个课时,现场教学12个课时,分组讨论8次,撰写心得体会78篇,参训教师制作专题课件36份。通过培训,学员们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新思想新理念等。这次培训,旨在开阔视野,提升素能,创新教研模式,增强党性修养,努力促进党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概括起来,有以下五大特点。
(一)主题突出鲜明。当前正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牢记总书记嘱托,走好山西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也是打赢打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举办这次培训班,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新形势下推动党校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提升党校系统教研与管理骨干整体素能的有效途径。培训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中心,全面提升党校教师与干部队伍的能力素质,强化“四个意识”,增强担当精神,以适应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需要。
(二)内容精准实用。培训期间,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训以“提升教学科研水平”为目的,课程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形势下管党治党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互联网+时代与人工智能、国际局势与战略坏境、领导干部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课题。14位授课教师都是来自高等院校相关课程顶尖的专家学者教授,课件准备详实,图文并茂,观点新颖,视角独特,知识点多,信息量大,对参训学员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激活思维,有很强的针对性。大家普遍反映,聆听教授讲课,不仅是教学实践的要求,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不但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更新了思想观念,创新了教研理念,掌握了教学技巧,锤炼了党性修养,确实受益匪浅。
(三)形式独特新颖。培训将课堂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理论阐述与现实案例相映衬,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针对培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浙江大学组织学员,赴嘉兴南湖红色教育基地进行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为主题的现场教学,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体验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的艰辛历程和历史使命,领悟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百折不挠、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重温入党誓词,锤炼党性修养,增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加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为主题,参观了“五四宪法”纪念馆,观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记”大型影视纪录片,切身感受到“五四宪法”从起草到草案修订乃至最终颁布实施的真实历程,对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和认识。
(四)组织管理有序。市委及市委组织部对这次培训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党校校长张广勇同志在《培训实施方案》上亲笔批示:“要注意组织好,学有所获,彰显形象,严守纪律。”市委党校多次召开校委会,对培训方案、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教学线路以及学员管理等方面,做了精心安排和周密部署。责成校领导带队,成立班委会和学习小组,每批分成5个学习小组,精选责任心强、作风过硬、年轻有为的学员担任小组长,负责学员管理和服务,确保培训顺利推进。
(五)学风纪律严明。参训学员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高端培训机会,自始至终保持着高度自觉和优良学风,到课率均达100%。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现场教学,都充满着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浓厚氛围。课堂上,学员们不但能够坐得稳、听得专、记得精,而且不时与老师互动讨论,学思践悟,融会贯通;课余时间,学员主动找代课教师沟通交流,力求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全体学员既在学习上相互交流,拓展思路,又在课余严守培训纪律,互相关怀体贴,团队精神和大局意识得到有效展现,集体凝聚力亲和力向心力进一步显现,充分展示了吕梁党校人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风貌。
二、主要收获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们普遍感到开阔了视野,振奋了精神,提升了素养。大家表示,要把学习中焕发出的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把知识能力的提升,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智慧,以实实在在的业绩回报组织重托和厚望。
(一)坚定了理想信念。在南湖革命纪念馆的现场教学中,学员们身临其境,聆听了革命先烈建党的丰功伟绩,领悟了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红船精神”。南湖现场教学,使学员们深切感受到,无数革命先烈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伟大进程中,冲锋陷阵、赴汤蹈火,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凭着的就是崇高的理想信念和执着的人生追求,并矢志不渝地为之奋斗终身!学员们一致反映,通过培训,接受了一次精神洗礼,思想上扫了“尘”,精神上补了“钙”,知识上充了“电”,享受了丰盛的知识“美餐”,汲取了丰富的理论“营养”。大家纷纷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和科研实践活动中,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提高政治站位不懈怠,保持宗旨意识不褪色。现场教学使学员们加深了对党的历史的认识,强化了“四个意识”,坚定了“四个自信”,激发了教职工们敬党、爱党、护党、拥党的信心和决心。
(二)磨练了担当意志。此次培训,课程安排聚焦主课主业,紧扣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着力提升教职工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杭州市委党校副教授付文科讲述的《新形势下管党治党与加强意识形态》,从意识形态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应策略等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舒泽虎讲述的《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从教育引导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发挥干部考核评价激励鞭策作用等方面,阐明了干部担当作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感和紧迫性。通过培训,极大地调动了教职工勇于学习、善于思考、创新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教研水平,对党校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三)增添了知识储备。浙江大学培训,为学员们提供了优质的学习深造平台,参训学员不仅学到了实际管用的理论知识,而且全方位地提升了自身综合素养。杭州市委党校教育长、教授高国舫讲述的《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新理念、新途径、新方法》,从加强党的建设背景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为什么要加强党的建设,怎样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抓好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客座教授谢永能讲述的《传统文化与领导素养》,使学员们对国学文化有了全新认识,对如何提高领导素养、强化自身修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浙江省国防教育讲师团军理教研室副主任何德明讲述的《当前国际战略环境新变化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分别从动荡不安的半岛局势,扑朔迷离的中俄关系,危机四伏的中印边境,前途未卜的南海未来四个方面,讲解和分析了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开阔了学员视野,让人启迪思索。培训结束后,参训学员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创办培训学习园地,教师准备课件,及时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有两名干部进行了交流发言,两名教师进行了专题讲座,两名副教授针对讲课内容进行现场点评,取得明显效果。
(四)增强了宪法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是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前提,也是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十分重视宪法的制订,亲自主导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草案。由于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于1954年,故称“五四宪法”。由于这部宪法是在杭州西湖边起草的,又简称为“西湖稿”。
通过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学员们对“五四宪法”和宪法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地,接受一次生动的党史、国史教育,意义尤为重大。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倡全党全国要学习宪法、尊崇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在全社会弘扬宪法精神。作为党校教师,更应该自觉增强宪法意识,率先传承和弘扬宪法精神,不仅自己要身体力行,而且在党校培训主体班上要作好专题辅导和精准解读。
(五)强化了危机意识。浙江大学教授精辟的分析讲解、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理论造诣、创新的理念思维,使学员们倍感亲切、深受启发,真切体会到自身存在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差距和不足,进而增强了终身学习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通过对浙江大学的实地考察,感受到了浙江快速发展、引领潮流、迅速崛起的态势,展现了浙江人民解放思想、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让人肃然起敬,深感震撼。浙江的快速发展,使学员们深切感受到东西部发展存在着巨大差距,强化了忧患意识,激励参训学员为吕梁脱贫攻坚竭诚尽智、献计出力!
三、启示建议
(一)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打造富有特色的现场教学基地。南湖革命纪念馆和“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的现场教学,给予我们很大的启迪和思索。吕梁应以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廉政警示教育为主题,筛选创建一批具有不同特色和优势的现场教学基地,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目标。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用“眼前的资源”教育“身边的干部”。
(二)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坚持以学员为主体,探索与干部教育培训理念、培训模式、培训内容相适应的方法方式,促进培训方式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变,综合运用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型教学手段,整合教学资源,坚持长短班结合,针对不同类别、岗位的干部开展专业化精准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推行以学员为主体的研究式教学,让学员从问题入手,深入分析研究工作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突出素质和能力的培育和提升。
(三)搞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将“精品课程”和“名师工程”相结合。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阵地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打造“精品课程”。支持和鼓励教师走出“书斋”,走出校门,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学习培训、挂职锻炼,力求把党校教师培养成党委政府决策的“参谋”和“智库”,成为学术带头人,打造“名师工程”,当好新时代的“答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