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超
2018年12月1日是外爷邓向业百年诞辰的纪念日。外爷1938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忠心耿耿,鞠躬尽瘁;为社会主义建设殚精竭虑,兢兢业业;他的革命生涯早以载入《开国将士风云录》第三卷。外爷的一生正如他的碑文所著“风雨一生,从文从政,赤胆忠心,心无愧;洁身自好,廉洁奉公,德高望重,重如山”。外爷离我们而去近二十年,但他的音容笑貌无时不在我们眼前展现,对他的无尽思念无时无刻不在我们全家萦绕。我与外爷的记忆:在家时总是手不释卷,在外时总是谈笑鸿儒。外爷的艰苦朴素、清正廉洁深深的影响着我;外爷待我的恩重情深,关爱有加我将终生难忘!
一直想在外爷百年诞辰之际写点东西追思过往,每每提笔却五味杂陈,无从下笔。直到今年8月的一天,我突然收到了妈妈微信发来的两张图片,点开放大后,我十分吃惊,更有些扼腕,思绪闸门瞬间被打开。
记忆前的事情
原来是即将退休离岗的妈妈在整理书籍资料时,一份被她珍藏了三十年的外爷手书笔记被翻了出来。发黄的纸张上工整的书写着“张超识字背诗登记,于1988年11月下旬开始识字前玩耍象棋就认识了象棋上的所有字,除了相同字,实际识了八个字。11月下旬开始认汉字积木内的方块字,至月底就认会八个字。到十二月十五日,共认会二十一个字,还会背诵唐诗六首。”。
看到图片的一刹那,我的第一反应是惊讶,随后是兴奋、甚至有些沾沾自喜,原来我不到两岁就会背诵唐诗六首。我兴奋的拿给爱人看,爱人风趣的说道,看来你这张“能说会道”的嘴三十年前就开始修炼了呀。
这张图片勾起了对我外爷无尽的思念,我想当看到外爷笔记的时候,妈妈与我的感受一定是相似的。短短几行字,字里行间透露着当年对年幼无知的我满满的爱与关怀。近两年来,妈妈一直帮着我带孩子,每日里教我的孩子识字、背诗、唱歌,重复着外爷三十年前一样的事情,继续当起了和外爷一样启蒙老师的角色。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诸事在变,可隔辈情深一直未变。
1988年11月,至今整整三十年。我凝视着跃然纸上的“识字背诗登记”,眼前浮现出外爷附身在案的情景,我想当时他一定是满心欢喜、欣慰满满的。只恨时间太久,回忆太少,那时的我还不曾有所感知,甚至这些事情在我成年后也鲜有听说,直到外爷当年的笔记被无意中翻出。纸短情长,外爷离开我们已近二十年,但他的音容笑貌还时常浮现。
在这篇笔记的背后,外爷清晰的记录下我所认识的字和每月背诗明细。1988年8月-9月,我背的第一首诗是《春晓》,此后每月坚持一篇。可以说我的语言启蒙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尽管我对当时背诵的内容并不理解其中之意,但一个良好的语言习惯已经被外爷悉心地培养起来了,让我受益终身。
记忆里的事情
小时候,我最盼望的事情就是和外爷一起玩耍,而这段最美的记忆,也仅仅停留在我上小学短暂的五年光阴里。
那时,每天回来第一件事就是问妈妈:我外爷在不在?得到的回答一般都是:在路口和邻里四方聊天呢。我便扔下书包,如离弦之箭般跑去找外爷。有时候,看到他和邻居们下象棋,就凑过去和那些“残兵败将”玩一会儿,等他回家。天色渐晚,我们爷孙二人手拉手回家吃饭。晚饭过后,我搬好小凳子坐在外爷身旁,依偎在一起看《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剧目,然后外爷就讲给我“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当年,最无忧无虑的事情就是和外爷一起吃饭、一起看电视,我的饮食习惯也便成型于那个时候,爱吃素饺子、煎饼,这些也都是外爷的最爱。
小时候,外爷就是我最大的“保护伞”,不管什么时候只要被妈妈否定了的事情,我都会第一时间跑来求救于外爷,外爷有时候去舅舅家暂住,那段时间也是我最乖的时候。我打小身体虚弱、经常生病,而每次大病初愈,外爷就会奖励我各种玩具和零食,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和满足感,什么四驱车、高乐高,那些当年被看作是奢侈品玩具和美食,外爷都省吃俭用拿出退休工资来满足我的虚荣心。
外爷爱好广泛,记忆里一直坚持晨起散步、舞剑,喜欢钻研乾卦,抄写经典。每到寒暑假,我一边写着作业一边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时不时捣乱干扰他一下。那时虽然不懂他抄的些什么读的些什么,但是他专注的神情依然记忆犹新。小时候喜欢看《封神榜》,觉得“算卦”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以至于我在考试失利后就迷信般的跑在外爷身边,求他帮我算一卦,看看下次考试我能得第几名,每次外爷总一番打趣后便认真算了起来,还鼓励我说要学好某某课便可以如愿。
小学五年级,那个时候外爷已经卧病在床了,我也开始渐渐地懂事了起来,能为家里分担一些家务。妈妈下班回家,一面要照顾外爷,一面还得辅导作业、超持家务,开始体会上有老下有小的艰辛。那个时候的寒暑假,爸爸妈妈上班后,留下我和行动不便的外爷在家,我便帮着外爷穿衣倒水,聊天解闷。外爷最后几年没有受罪,虽然中间有几次烧到说胡话,喂饭时竟失去意识,但我的妈妈一直悉心照料,心力交瘁。从那个时候我就记住了妈妈常念叨的一句话:“老人在世的时候一定要尽孝,不要等离开后再追悔莫及。”
外爷离开我们的那年我刚上初中二年级,第一次经历这至亲离世,父母长辈们为了保护我,我竟然连到外爷身边再看他一眼的机会都没有得到。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心中的情绪,只是傻傻凝视着外爷的遗像,知道外爷永远离我而去了,在想外爷不会再被病痛所折磨,就像所有的文章中描述,仿佛去了另一个地方。
写下这篇文章时,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甚至刚开始提笔有些抗拒,不想写的太深情、写的太感伤去回忆过往。很多事情确是多年后第一次回想,其实外爷的生活习惯和对我的教导是影响我一生的。如今我已为人父母,今天在外爷百年诞辰纪念日之时,我们满含泪水默默追思外爷平凡真实而令人难以忘怀的点点滴滴,以此告慰外爷的在天之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