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县域·离石

信义镇马家沟村 易地搬迁开启幸福新生活

籽用西葫芦喜获丰收,机械脱籽。 任建忠 摄

寒冬时节,在信义镇马家沟村易地移民搬迁楼里,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家家户户收拾新家,洗衣服,办年货,温馨的移民楼里欢笑声阵阵。

马家沟村位于信义镇西北方向的玉林山下,距离石城区23公里。全村由8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村民128户,285人,党员21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4户65人。2014年脱贫9户22人;剩余25户43人已于2018年脱贫。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500亩,核桃地2500亩。养殖肉牛11头、羊820只。村民主要收入渠道为小杂粮种植、散养型养殖和外出务工。

为破解发展瓶颈,该村及时成立了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信义镇马家沟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全村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决策布署上来。立足实际,强调特色,突出亮点,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总体思路:即“抓住一个机遇,夯实两个基础,破解三个难题”,确保如期全部脱贫摘帽。

近年来,该村始终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农民就业创业空间不断拓展,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

产业扶贫。发展特色种植业,该村充分发挥传统种殖业优势,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种植业结构,引导农民科学种养,对全村种植户免费发放有机肥126袋;驻村工作队培训种植黑谷子项目贫困户16户41人,免费为贫困户发放黑谷子种子100袋及配套复合肥100袋,种植面积100亩,出苗率百分之百且苗齐苗壮,长势良好,获得好收成,16户贫困户每户平均收益9375元,每人平均收益3658.5元;依靠吕梁市宝源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及山西省农科院蔬菜所为贫困户及种植大户发放优质籽用西葫芦种子,进行种植技术培训,出苗率高达百分之百,目前已经收获。订单农业解决农户产前产后难题,保障了种植户和贫困户收入。全村种植籽用西葫芦种植面积达226亩,平均每亩产量均200斤,总产量达45200斤,总收入22.6万元。

光伏扶贫。该村与信义镇及区相关部门对接,引进光伏脱贫项目,协调用地3.5亩,投资50余万元,此项目惠及全村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金融扶贫。金融扶贫贷款项目采用“四位一体”模式,2017年全村有14户34人贫困户与福多多食品加工企业合作办理贷款, 2018年新增加4户与千年造林有限公司合作贷款,每户贷款5万元,每户贫困户享受利息分红3500元。

生态扶贫。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制度保障、政策激励等多种手段,29户贫困户全部参加农村造林合作社,通过合作社扶贫分红的方式实现利益。同时全村实施核桃林提质增效1900亩,其中贫困户1200亩。2018年区财政按每亩200元的管护经费给予管护补贴,共享受补贴资金2.4万元。

教育扶贫。扎实落实两免一补各项政策,对贫困户4名学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 政策。全村34户贫困户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适龄人数4人,全部为小学,入学率100%。

社会扶贫。全村34户65人贫困人口全部参加城乡医疗保险,享受“三保险、三救助”政策,使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全村贫困户内公益性岗位有8人,其中贫困户中5户7人成为林业管护员,年收入9600元。环卫工1人。外出临时性打工有5人,打工年收入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在决战脱贫攻坚进程中,村党支部、村委会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紧紧抓在手上。一是2018年积极争取得到帮扶企业的支持,投资150万元硬化村通公路4.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二是开展易地移民搬迁工作,易地搬迁移民楼总投资209.9万元,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院内已绿化、硬化、美化,安装体育器材,目前34户贫困户已全部入住。三是移民楼院内打深井一口,采用无塔供水设施,目前已全部接入贫困户家中;四是积极争取电信部门支持,全村互联网己实现全覆盖。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全村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为决胜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路通了,水来了,民富了,村美了,人笑了,马家沟村农村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谱写了新农村建设的动人乐章! 张晋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