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县域·交城

交城县实施“345”战略 打好脱贫攻坚巩固战

交城县委农村工作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现场。

本报讯 既要交好政治账,更要交好民生账。2018年,在脱贫攻坚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中,交城县全年减贫11827人,退出贫困村27个,实现了连战连胜。三年来,累计减贫27211人,退出贫困村69个,贫困发生率由17.6%下降至0.47%,达到了摘帽标准。

战果来之不易,成效更需巩固。通过实施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工程,通过脱贫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脱贫攻坚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据了解,今年,交城县将继续牢固树立“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最重的民生工程、最好的发展机遇、最强的党建实践”的政治站位,以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为遵循,以“补齐短板、全面达标、强化弱项、提升质量、完善机制、巩固成果”为重点,把握“三个转变”,坚持“四个不减”,实施“五大工程”,确保全县脱贫攻坚在“打赢”基础上全面“打好”。

把握“三个转变”。准确把握脱贫攻坚阶段性特征:把握工作重点由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向巩固脱贫成果、解决“边缘户”问题转变;把握帮扶方式由以提高收入为重点的物质扶贫向以激发内生动力为重点的精神扶贫转变;把握投入机制由政府投入为主向广泛动员社会资源投入转变。

坚持“四个不减”。研究制定《2019年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行动计划》,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坚决做到“四个不减”,确保脱贫不返贫、致富有保障。坚持组织领导力度不减。对未退出的4个村,在原有帮扶基础上,由县四大班子一对一强化包联。坚持驻村帮扶力度不减。在保持干部结对帮扶关系不变的基础上,确保驻村力量只加强不削弱。严格把关选派优秀的年轻干部驻村帮扶,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坚持资金投入力度不减。县本级财力在“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基础上,优先支持脱贫攻坚,确保县本级投入不低于上一年度,确保巩固期财政投入总量不低于攻坚期投入。坚持政策落实力度不减。用足健康、教育、兜底三张“民生保障政策牌”,落实好“136”惠民政策、三保险三救助、教师结队帮扶、两项制度衔接等政策,构建坚实、长效解决绝对贫困的政策保障体系。

实施“五大工程”。以脱贫质量和成色双提升为目标,深入实施“五大工程”。实施产业扶贫增效工程。继续实施产业扶贫“6133”工程,逐村逐户落实“五有”机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贫困村贫困户产业支撑全覆盖。切实建好产业扶贫项目库,动态管理,及时调整,绩效考核。实施内生动力提振工程。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德并举,全县域推广“孝心基金”典型做法,在十乡镇政府所在村设立“爱心超市”。评选“百佳脱贫致富典型”,树牢好日子靠干、新生活靠拼的意识。实施社会帮扶联动工程。深化“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企业加大帮扶投入;组织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志愿者协会、公益顺风车协会等社团组织广泛开展公益活动,凝聚社会帮扶强大合力。实施社会保障提标工程。建立健全致贫返贫预警机制,重点关注脱贫户和贫困边缘户等各类返贫现象,建立健全返贫户保障机制,投入50万元设立贫困户返贫保险,提高脱贫户防范风险能力。实施易地搬迁配套提升工程。推动梁家庄集中安置点管委会正常运营,完成城南菜市场建设,支持天瑞小区服装加工车间做大做强,确保搬迁群众养老、教育、就业有保障。持续按照“1379”工作法,年内全面完成36个整自然村拆除复垦工作,严格坚持“一户一宅,住新必须拆旧”的原则,完成其他易地搬迁对象的拆除复垦工作,新增耕地全部进入交易平台并完成交易。同步做好后续产业发展,让群众享受更多政策红利。 (路小飞)